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6666-737
农交网APP

农交网APP

扫码下载

农场管家APP

农场管家APP

扫码下载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关注有礼

商务合作

农交客服

扫码咨询

关于印发《金溪县幸福家园,秀美乡村新农村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

2021-03-15 15:40:56来源:金溪县人民政府阅读量:936

各乡镇党委、乡镇人民政府,华侨管理区党委、管理区,县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将《金溪县“幸福家园,秀美乡村”新农村建设行动方案(2017-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金溪县委办公室

金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3月9日

金溪县人民政府

金溪县“幸福家园,秀美乡村”新农村建设行动方案(2017-2020年)

为深入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根据《江西省“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规划(2017—2020年)》和《抚州市“幸福家园,秀美乡村”新农村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0年)》,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金溪县2017-2020年“幸福家园,秀美乡村”新农村建设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按照省、市、县党代会作出的战略部署,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整洁美丽,和谐宜居”为目标,突出村庄整洁、环境优美、乡风文明、和谐平安四大重点,统筹规划,集成投入,制定标准,系统推进,缺什么补什么,建一片成一片,确保到2020年,全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乡村更加和谐文明,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五宜”金溪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全县共有150个村委会,1444个村小组,截止到2016年,我县共整治建设村组569个,占全县自然村的40%。围绕省、市提出的到2020年所有宜居村庄新农村建设“扫一遍”要求,从2017年开始,全县每年安排200个以上村点,其中省级村点130个以上,市县自建村点70个以上,连线成片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争到2019年全县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基本实现全覆盖,2020年进一步完善提升。通过整治建设村庄、美化农村环境、倡导乡风文明、创建和谐乡村,努力把我县广大农村建成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全面展现秀美金溪新风貌。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建一片成一片。按照统一规划、分批实施、连线成片推进的思路,修编完善县域镇村布局规划,优化乡村空间布局;统筹安排村庄开展片区化建设,建一片成一片,彰显整体效果。强化村庄整治管理,刚性执行规划,实现有新村有新貌。

2、坚持贫困优先,同步整体推进。立足2018年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优先安排贫困宜居村开展整治建设。连线成片同步整治自然村、培育中心村、提升特色村,确保每个贫困村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农民群众安居乐业、共奔小康一个不掉队。

3、坚持党政主导,突出农民主体。按照党政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发动农民群众积极投资投劳,共建美好家园。

4、坚持问题导向,缺什么补什么。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确定村庄整治建设重点,优先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又能及时落实的项目和问题。

5、坚持生态优化,保留乡村风貌。按照“规模适度、村落连片、服务配套、乡风文明、三生融合、各显特色”的思路,展现乡村特色,留住田园乡愁。

6、坚持建管同步,推进乡风文明。建立完善镇村联动管护制度。加强农村生产生活公用设施的运行管护以及农民建房等村务管理,形成“有制度、有标准、有经费、有人员”的长效管理机制。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持续巩固提升新农村建设成果。

二、规划布局

(一)总体布局

坚持铺面推进与重点打造相结合,合理确定村庄整治建设布局。按照连线成片打造的要求,重点实施“831”规划。

1、“八条沿线”:以东西为纵向坐标,突出抓好“二横二纵二撇二捺”八条沿线。“二横”:即济广高速和206国道沿线村庄;“二纵”:即抚金高速和316国道沿线村庄;“二撇”:一是香谷小镇至竹桥古村沿线村庄,二是浒湾至陈坊县乡公路沿线村庄;“二捺”:一是县城—园区安置点—抚金高速沿线村庄,二是抚河沿线生态文明示范村。其中:济广和抚金二条高速沿线村庄在2017年基本完成,其余六条线在2017—2018年先后基本完成。

2、“三个连片”:一是以浒湾古镇为支点,联同周边村庄为主的乡村休闲旅游片区;二是以竹桥古村、陆坊村、上下李中心村等为支点的古村旅游片区;三是以左坊镇后龚村为支点的红色旅游片区。在2017—2019年先后基本完成。

3、“一个优先”:全县17个贫困村共有172个村小组,其中历年新农村建设已完成62个,其余110个村小组在2017—2018年基本完成。

(二)村庄规划。采取“明确重点、统一规划、分清步骤、严格实施”的原则进行总体规划。

1、旧村规划。立足村庄经济社会基础、环境条件、文化传统等实际,充分考虑农民群众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防止脱离实际、贪大图全、大拆大建;村庄布局要显山露水有美味,尽量延续村落传统布局,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山林植被、河湖水系,科学布局各类设施,保留乡村风貌,彰显乡村特色;村庄建设既要尊重地方生活习俗,传承传统文化和建筑特色,记得住乡愁,又要刚性执行规划,规范农民建房。

2、新村规划。遵循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按照“安全、适用、节地”的原则,避让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易发区和洪水易淹区,尽量利用集体建设用地、非耕地、未利用地等农业低效用地,少占或不占耕地。新村规划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为目标,规模适度、相对集中,便于配套基础设施和综合公共服务设施。

(三)村庄定位

根据村庄自身条件和资源禀赋科学确定建设发展定位,实行分类打造。特色产业型,指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方面基础较好的村庄。规划建设发展重点是,围绕主导产业建基地、带农户、拓市场,发挥资源环境优势,提高科技和经营管理水平,推进产村融合发展,形成特色产业村,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和持续增收;社区服务型,指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出行便利、发展基础较好或规划新建的村庄。规划建设发展重点是,参照社区建设标准,完善生产生活设施,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建设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社区服务事业,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文化保护型,指具有独特建筑文化、名人文化、传统风俗、书画文艺,需要特殊保护开发的村庄。规划建设发展重点是,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提升村庄文化品位,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发掘文化遗存的教育和旅游功能,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乡村旅游型,指生态环境良好、自然风光秀丽、历史人文积淀深厚的村庄。规划建设发展重点是,充分利用山水林木、田园风光、生活风情、历史人文等资源,积极发展众筹农业、休闲观光、民宿度假、养生养老、康体健身等新业态,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

(四)建设模式

根据村庄特点和存在问题,确定整治建设模式,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着力提高村庄宜居水平。

1、一般自然村

旧村整治。对经济基础薄弱、人口持续减少、后续发展乏力、人居环境较差的自然村,重点是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加大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整治,结合脱贫工作进行整体搬迁的村庄,旧村要进行宅基地平整开发,完善必要的生产生活设施。

改造提升。对交通区位、经济发展等条件较好的自然村,建设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有条件的发展特色产业。

环境整治。对城镇近郊、并有可能纳入城区统一管理和国省道沿线的自然村,重点是严格控制农民建房,合理布局新村选址和集中安置区,加大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推动其加速融入城镇。

特色保护。对具有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的自然村,建设重点是优化生态环境,挖掘人文历史,修缮文物古建,整治影响景观的建筑物,保持村庄的整体风貌格局。

2、中心村

旧村改造。注重整体规划设计,结合新农村建设,科学拆除、改造和新建,合理布局空间格局,保持自然特色与人文景观;完善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留有充分的发展余地。

改造扩建。对具有发展前景和空间的中心村,通过配套完善道路系统、建筑风格、景观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并使之有机协调,尽可能吸纳毗邻而居农户、移民搬迁人口并居。

规划新建。对依托工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商贸物流区等,在其周边规划新建的中心村,要科学设计用地布局、功能分区、设施配套、建筑风格等,高标准建设新村,凸显乡风民情和现代气息。

三、建设要求

(一)“八改三网”基础设施。一般自然村要全面开展“八改三网”建设。

1、改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确保在2018年底前完成全县25户以上自然村的通村水泥路建设。连村道路和村内主干道路面采用水泥或其他硬质材料,合理确定道路宽度并设置边沟。巷道和入户便道尽量采用石板、青砖、碎石、鹅卵石等乡土材料,面层防滑,造型多样。村庄危桥要除险加固。主干道两侧以及文体活动场所设置灯光照明。

2、改水。城镇近郊的村庄,可采用延伸城镇管网的集中供水模式;人口相对集中、经济条件较好的平原和丘陵村庄,可采用区域连片供水模式;人口规模较小或受地理条件限制的村庄,可采取单村供水模式或引用山泉水;散居农户可安装简易设施独立供水。加强水源保护,确保水体清洁,水质安全达标。

3、改厕。根据村庄实际或群众意愿,采取三格式、三瓮式或沼气式建设户用水冲厕,每户农户至少建一个室内水冲厕。改厕过程中,依据标准科学施工。

4、改房。拆除危房、破旧空心房、猪牛栏舍、旱厕等废旧建筑,合理保护和修缮文物古建。加强农民建房管理,推介具有临川文化元素的赣东民居新户型,实行“一户一宅”,对村民建房面积、高度、材料、风格等进行引导。通过粉刷外墙、更换屋顶、安全加固等方式,对宜居旧房进行维修改造。修缮文化价值突出、地域特色浓郁的传统民居。

5、改沟。村庄主干道都要建边沟,全面治理房前屋后、道路两侧排水沟,形成网络化的雨水排放体系。具备条件的村庄,要铺设专用管道或暗沟,收集生产生活污水。加大村庄河道、沟渠整治力度,努力打造“水清、流畅”的水环境。

6、改塘。清除村庄水塘的淤泥和沉积垃圾,全面改善水质环境。清理入塘排污沟渠,建好进水涵管。水塘迎水坡尽可能进行生态护岸,修建洗衣踏步等亲水设施,水塘四周种植亲水植物,达到整洁美观的效果。

7、改环境。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清理卫生死角、陈年垃圾,整治乱堆乱放、乱丢乱弃,保持村庄整洁干净。抓好村庄四周、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及村庄空闲地的绿化,积极营造自然、亲切、宜人的村庄风貌。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标准化生产。

8、改庭院。充分利用旧砖、旧瓦、旧木料,砌修矮围墙,打造微田园、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提升村庄整洁度、美观度。

9、电网改造。全面解决村庄用电重过载、低电压问题,实现智能电表全覆盖;优先改造不满足动力电供电需求的自然村,实现村村通动力电,全面完成中心村的电网改造任务。

10、广电网络建设。按照“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可行、保证长效”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无线、有线、卫星等多种方式,推进农村数字广播电视覆盖和入户接收,积极推广电信电视,满足农村居民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

11、电信网络建设。在行政村全覆盖基础上,将宽带网络向中心村及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延伸。推进光纤通连中心村,并延伸到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大力推进“三网融合”,按照相关规定,在农村推广交互式网络电视。

(二)“8+4”综合公共服务

中心村要在“八改三网”建设基础上,科学配置“8+4”综合公共服务设施。

1、综合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对现有设施的综合利用或改造新建,建设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实行县乡村服务平台联网,为农民提供“一站式”、窗口式、网络式的卫生计生、文化体育、就业社保、养老助残、妇儿关爱等基本公共服务,组织建设、党员活动、综治警务、司法调解、人口管理等社会治理服务,以及农民生产生活所需的其他服务。

2、卫生室。标准化配置医疗设施,落实卫生服务人员和专项经费,为农民及时提供基本医疗及预防保健服务。

3、便民超市。便民超市(电商服务网点、村邮站)要以可靠的商品质量和实惠的商品价格服务广大农民。并为农民提供网上代购、农副产品网销、快递代收代发、费用代缴、农业气象信息定制等服务项目,切实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性窗口。

4、农家书屋。在中心村及基础条件较好的自然村,建设农家书屋。根据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规律,规范农家书屋开放时间,切实方便村民阅读。

5、文体活动场所。结合农民生产生活习惯和民风民俗,设置建设集休闲、健身、文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文体活动场所。组织村民开展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还要设置游客休闲场所。

6、垃圾处理设施。建立健全城乡环卫一体化收集清运处理工作体系,将城市环卫和管理职能向农村延伸覆盖,统一城乡环卫作业标准。落实“以县为主、乡镇为辅、省市奖补”的经费保障机制。乡镇要建设生活垃圾中转站和建筑垃圾消纳场所,配置密闭垃圾运输车;村庄要建设垃圾集中收集点,配置生活垃圾收集桶和保洁员。

7、污水处理设施。城镇近郊的中心村,采用延伸城镇管网的方式,统一处理污水;人口规模较大的中心村,运用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曝气生物滤池、淹没式生物膜等技术,集中处理污水;人口规模相对较小的中心村,可采用化粪池、生态氧化塘、净化槽等处理技术,分散处理污水。

8、公厕。在文体活动中心等公共场所新建公厕,切实方便村民。地处风景名胜区或规划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的村庄,要建设免费公厕,并安排专人管理,确保公厕建得好、管得好。

有条件和需求的中心村,还要配置小学、幼儿园、金融网点和公交站。

(1)小学。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配备、课程安排、业务指导的统筹管理。

(2)幼儿园。完善扶持政策,加强农村幼儿园保教人员配备,规范园内管理,健全监管体系,为农村幼儿提供就近优质的学前教育。

(3)金融网点。在具备条件的中心村兴建金融网点,为农民就近提供小额取现、零钞兑换、消费转账、公用事业费用缴纳、金融知识宣传、金融消费投诉等金融服务。

(4)公交站。在有条件的中心村和干道旁新建公交站台,站台统一建设标准,设置顶棚、休息椅,挂贴站牌、乘车起止时间表等,方便村民出行。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还要设置导示牌、建设停车场。

(三)环境美化

规划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和列为生态村镇示范点的村庄,要合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条件,结合民俗民风,对村庄环境进行美化,彰显田园风光,体现乡土气息。

1、村口景观。通过小品配置、植物造景、活动场地与建筑空间建设等,突出景观效果,体现村庄特色与标志风貌。

2、水体景观。整治疏通河湖水系,改善水质环境。河湖坡岸尽量随岸线自然走向,采用自然斜坡形式。滨水驳岸以生态驳岸形式为主,采用硬质驳岸的不宜过长,断面形式宜采用台阶式。滨水绿化以亲水型植物为主,丰富河湖岸线景观。

3、绿化景观。以村口、道路两侧、宅院周边、滨水地区以及不宜建设地段为绿化重点。道路两侧、宅院周边绿化景观应品种适应、尺度适宜。以本地品种、乡土材料为主,鼓励栽种以柚类、枇杷等为主的适宜村庄种植的优质果树,注重保护古树名木。滨水地区以及不宜建设地段应做到见缝插绿。

4、庭院环境。注重围墙、绿篱等围合构筑物和庭院出入口的美化处理,不宜采用大面积的硬质铺装;植物配置采用乔、灌、草结合方式,营造户户皆美景的环境效果。

(四)乡风文明建设

1、基层组织建设。健全中心村、自然村以及农民合作社党组织,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使之成为落实农村政策、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组织推动者、示范引领者。通过开发集体资源、盘活集体资产、用好集体资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2、精神文明建设。把弘扬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使每个行政村达到“十个一”目标,即一名义务宣传员、一个红白喜事理事会、一支志愿服务队、一批文明示范户、一部村规民约、一组家风家训、一支农民文艺演出队、一个文体活动小广场或舞台、一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一个身边好人榜。把农村建设成为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人文家园、和谐家园。

3、乡村社会治理。探索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强化对村务决策、村务公开、村级“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政策落实的监督。全面推行村务民主协商,加强村民理事会建设,组织村民参与村庄环境卫生、综合公共服务场所以及道路、电力、广电、电信等设施的日常管护。探索设立农村红白理事会,规范管理农村红白喜事,逐步解决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问题,每个乡镇今年上半年至少抓好1个村以上的试点,下半年全面推广。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发展农村志愿服务队伍,注重关爱贫困家庭和“三留守”人员,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四、操作程序

按照新农村建设工作“九步法”,有序推进全县“和谐宜居,秀美金溪”新农村建设行动方案:

第一步,编制本县方案。按照省市要求,编制本县《2017-2020年“和谐宜居,秀美金溪”新农村建设行动方案》,明确总体目标、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本方案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同意后上报市里审核把关,并报省新村办备案。

第二步,制定年度方案。根据省市新村办下发的《“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制定本县年度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

第三步,科学布局定点。根据省市新村办下达的年度新农村建设任务,按照村庄自主申请、乡镇沿线连片申报、县级初选把关、设区市协调汇总、省里确定批复的程序,开展布局选点。以乡镇为单位,片区化确定年度拟整治建设村庄,确保达到“建一片成一片”的整体效果。

第四步,确定建设项目。组织相关单位,深入经申报确定的年度整治建设村庄进行现场勘测,对照“八改三网”建设和“8+4”综合公共服务项目,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类提出年度建设村点需要建设的项目及资金概算,编制各村点的项目建设规划。

第五步,整合项目资金。(1)县政府根据本县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方案,制定资金整合计划,相关单位的资金、项目都要向新农村建设点集中。县直主管部门依资金渠道,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申报。(2)县直主管部门按照县资金整合计划和省直业务主管部门工作要求,将项目落实到新农村建设村点,并负责组织实施。(3)县新村办每半年调度一次涉农项目实际整合情况。

第六步,落实专项资金。对于村点编制规划,村内道路、巷道、入户便道建设,农户改厕改房补助,村内改沟改塘,村庄洁化绿化亮化美化等难以整合涉农资金的建设项目,按1个省级村点(50户为单位)安排财政专项资金30万元的标准,由省、市、县三级财政按照5:2:3比例落实到位,一个市县自建村点(30户为单位)安排落实市、县两级财政专项资金20万元的标准,其中市财政安排落实6万元,县财政安排落实14万元。设立县新农村建设专账,通过县财政国库支付系统分批拨付财政专项,确保村庄整治建设按时启动。

第七步,广泛宣传发动。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宣传发动:(1)深入乡村宣讲,使“和谐宜居,秀美金溪”新农村建设行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新农村建设村点成立村民理事会,群众同意率达到85%以上。(2)开展专题培训,对涉农项目主管部门、帮扶单位、乡村干部、理事会成员等开展业务培训,进一步明确新农村建设行动具体内容、政策措施和相关要求。

第八步,精心组织实施。(1)落实相关单位和乡镇责任,安排帮扶单位、驻村干部,督促落实进度。(2)县新村办牵头组织,开展督促检查和情况调度,通报各乡镇工作进度和建设质量。

第九步,严格评估考核。把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乡(镇)年终目标考评内容,年底由县新村办组织开展考核考评。按照有关要求,做好迎接省市新村办评估考核工作。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高位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幸福家园、秀美乡村”新农村建设行动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摆到重要位置。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示范,县四套班子领导挂点沿线成片打造的重点建设区域。党政主要领导要切实加强调研、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完善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工作重大问题,真正做到精力到位、措施到位和责任到位;分管领导要亲力亲为,抓好组织协调、资金落实、督查指导。继续实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贫困村定点帮扶、新农村建设“三位一体”推进方式,坚持和完善县四套班子领导和部门单位挂点帮扶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乡村两级基层组织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参与意识,形成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2、拓宽渠道,加大投入。县财政每年要按照省定标准,将新农村建设配套资金足额列入县财政预算,并根据建设需要,加快资金拨付到位。要大力整合使用涉农资金、积极向上跑项争资、大胆引入金融资本、调动社会各界和能人志士共同参与支持,尤其要充分调动发挥农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农民投资投劳的积极性,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

3、广泛宣传,凝聚合力。各级各部门和新闻媒体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幸福家园、秀美乡村”新农村建设行动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统一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激发工作热情,引导工作深入扎实开展。要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推出一批典型,推广成功经验做法,努力在全县形成上下一盘棋、干群一条心,全力推动“幸福家园、秀美乡村”新农村建设行动的良好氛围。

4、强化督查,推动落实。建立“每月一调度、每季一督查”督查调度机制,分阶段、分项目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督查,对工作中的好做法进行总结推广,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促进工作均衡推进和全面落实。

>>如有抚州市金溪县农村产权交易问题,请咨询金溪县农村产权交易所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农交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农交网”。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