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北门源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8-10-18 10:17:17来源:门源县人民政府阅读量:1137
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高度重视,及时动员部署,制度工作方案,有力推动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助力产权改革。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政府县长为第一副组长,各相关县级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和乡镇主管领导为成员的门源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门源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门源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考核考评办法》和《门源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指导意见》。各乡镇相应成立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充实工作队伍,并结合乡情实际,制定了工作方案,为有序开展改革试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二是强化宣传、注重培训,夯实群众基础。通过层层召开动员大会、业务培训大会、村民大会等方式,动员全县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产权改革试点工作,采取发放宣传材料、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信等媒体宣传产权改革试点工作,为我县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另外,采取集中理论培训与观摩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以及县、乡、村参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人员、村社干部的培训,不断提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期间,召开动员会议120余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5万份、悬挂横幅165条,张贴标语462条,集中宣传16次,电视媒体宣传5次,使农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群众知晓率达到100%,组织业务培训3期参训1482人,各乡镇组织培训24期、参训1230人。
三是依法认定、依规核资,稳步推进改革。根据《门源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考核考评办法》和《门源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指导意见》依法集中对全县农村人口组成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摸底,全县4镇8乡109个行政村共确认人口16.14万人,其中农牧民12.37万人,占总人口的76.7%。两家会计公司对我县的109个行政村进行有偿代理记账服务的基础上,与全县109个村签订了清产核资委托协议,具体负责各村清产核资工作。109个行政村已完成固定资产实有登记工作,截止农业部规定的清产核资基准日,即:2017年12月31日,全县109个村银行存款账面余额合计1933.04万元,固定资产总值6964.97万元。
注:门源回族自治县,隶属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东部,东北与甘肃省天祝县、肃南县、山丹县接壤,南接青海省大通县、互助县,西与祁连县、海晏县毗邻。辖4个镇7个乡1个民族乡:浩门镇、东川镇、泉口镇、青石嘴镇,珠固乡、仙米乡、北山乡、阴田乡、麻莲乡、西滩乡、苏吉滩乡,皇城蒙古族乡。面积6896平方公里,人口15.58万人(2013年)。
门源回族自治县是“丝绸之路”的辅道,也是青海省的“北大门”,是古老的黄河文明早期发祥地和传播地之一,自古以来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在此融合,丝绸之路、甘青通衢在此交汇,众多民族和民族文化在此交融。地貌山、台、丘、沟、谷、川、滩兼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北高,中间低。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山有祁连山、达坂山等,河流有大通河、宁缠河、老虎沟河、讨拉河等。
门源回族自治县旅游景点有皇城草原、皇城故址、皇城滩、仙米天然林区、百里油菜花海、花海鸳鸯、鸾城翔凤、朝阳涌翠、冷龙夕照、骆驼曲流、狮子崖古、辛店文化遗址、浩门古城(宋代)、旱台红山三角城(汉代)、克图三角城(宋代)、金巴台古城(唐代)、完卓古城(西夏)、边墙(明代)、岗龙岩雕(东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