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变“金山” 翠屏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出成效
2019-11-07 10:56:10来源:四川新闻网阅读量:900
发展壮大农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图片来源于四川新闻网
近年来,翠屏区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该区象鼻街道方水井村开展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让村民变股民”,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之路。
抱团发展荒山变果园
时值金秋,位于翠屏区象鼻街道的方水井村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放眼望去,满山的柑橘树迎风而立,一颗颗圆润饱满的果实密密麻麻地点缀其中,甜蜜的果香弥漫在空气中。
一大早,方水井村支部书记洪忠常就来到该村3社查看柑橘养护情况。“要加强养护,有病虫害一定要及时处理。”洪忠常和村民一起仔细查看着柑橘长势,信心满满。
方水井村位于宜宾市区近郊,距宜宾城区2公里,属典型的城郊结合部。原来该村部分土地贫瘠,残次林占多数,农业耕种条件差,村民单家独家单纯靠种植收益低,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差,造成大量土地撂荒,土地利用效率较低。
现如今,该村采取“公司+专合社+村集体+农户”抱团发展形式,因地制宜通过产业带动、扶贫开发、资产运营、服务创收和乡村旅游等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建立了“果然心动”等7个股份专业合作社,成立宜宾市方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不知火沃柑500亩、桂圆400亩,加快建设500亩大果红花油茶、胭脂脆桃,昔日的荒山正蜕变成“花果山”。
探索改革村民变“股民”
该村的改变,来自从农村集体股权改革入手,大胆探索农村土地“股田制”改革,走出了一条从土地撂荒到高效利用、分散种植到集中经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新路子。
“让村民变股民,使我们的无形资产进行量化”。洪忠常说,土地股份量化,有利于专合社开展土地整理,有利于推进土地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这样的改革有利于专合社开展土地整理,有利于推进土地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破解了社员土地分散,不利于耕作与管理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工商资本的引进与投入,进一步提高农村土地产出与收益。
同时,村集体领头成立“果然心动”种植专业合作社,由村两委带头成立,能够得到村民的充分信任和大力支持。洪忠常介绍,另一方面,通过健全制度体系,专合社的收支情况村民一目了然,村民应得的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我们的积极性很高,这是大家一起的果园,肯定要管理好。”负责管理果园的村民王清贵说,专业合作社让村民一起参与农业管理经营,根据劳动力实际按每天50至100元不等支付工资,更进一步增加了大家的收入。
抢抓机遇试点变示范
翠屏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翠屏区紧抓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机遇,围绕加快建成全省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区,创新制度安排,实施“明确成员、清产核资、健全组织、完善治理”四个步骤,促进“农村居民股民化、资产资源股权化、利益分配规范化”。在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基础上,股份合作制改革有序推进,目前已完成430个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
同时,总结借鉴象鼻街道方水井村等试点村的经验做法,将全区的村划分为城郊结合部、条件基础好、一般自然村等不同类型,每个类型着力打造3—5个产权制度改革的示范亮点村。
“翠屏区坚持一边探索、一边总结,全面梳理试点特色亮点,把成熟的做法、经验总结好,形成一系列的制度成果。”翠屏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翠屏区将以实施乡村振兴为契机,注重成果转化,把试点成果转化为推动面上改革的政策举措,加强宣传,引导农村改革的正确舆论导向,把改革成果做实,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条件,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推荐:翠屏区农村产权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