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蔡甸区推进精致农业发展“十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1-12-09 13:09:18来源:蔡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阅读量:1338
2021年3月12日,蔡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蔡甸区推进精致农业发展“十大工程”实施方案》。若是大家对其不了解的话,不妨可咨询武汉市蔡甸区农村产权、武汉市农村产权及其湖北省农村产权交易,农交网带来的《蔡甸区推进精致农业发展“十大工程”实施方案》全文如下:
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蔡甸区推进精致农业发展“十大工程”实施方案》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蔡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3月12日
蔡甸区推进精致农业发展“十大工程”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区精致农业发展,引导农业生产要素高效流动和优化配置,全面提升农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水平,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政府引导、创新驱动,突出特色、产业融合,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数字强农的原则,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完善以新“三品一标”(品种、品质、品牌、标准化生产)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全面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力争到2025年,全区精致农业产业融合比例达到85%以上,打造8条精致农业产业链、8个精致乡村休闲游示范村、10个精致农业示范点。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农业补短板提升工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仓储保鲜冷链、机耕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经济作物、畜牧水产养殖、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等机械化水平,推广应用农用无人机和无人驾驶农业机械等智能农机装备。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特色产业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稳定增收基础。重点围绕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到2025年,计划投资3.92亿元,完成11.2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其中2021年投资798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2.28万亩;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建成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30个。
(二)实施农业产业链提质工程。突出地方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种养加、科工贸一体化优势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八大精致农业产业链。
1.莲藕产业链:发挥中国特色农产品(蔡甸莲藕)优势区品牌效应,以张湾街道、索河街道、侏儒山街道等地为重点,巩固10万亩莲藕种植规模,实施水生菜高质高效项目建设,依托绿色方舟、香满园、民食为天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破性发展精深加工,补齐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年产值过10亿元的莲藕产业链;
2.蔬菜产业链:推进30万亩蔬菜拓面提质,以318国道沿线永安街道、侏儒山街道、张湾街道和中法城汉江沿线区域为重点,实施张湾省级蔬菜产业园提档升级,加快建设侏儒山万亩蔬菜产业园,推进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和分类定级、配送标准化,同时,发挥菱湖尚品、博茂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拓展供应链,打造年产值过15亿元的蔬菜产业链;
3.瓜果产业链:以318国道沿线永安街道、侏儒山街道西甜瓜基地,侏儒山街道、奓山街道、张湾街道、大集街道、玉贤街道、索河街道、桐湖等地精品水果基地为重点,打造瓜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推进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发挥玉贤街道金棒棒公司加工能力,完善产业链条,打造年产值过3亿元的瓜果产业链;
4.花卉苗木产业链:以大集街道花博汇、蔡甸街道后官湖花木基地、索河街道香草花田、奓山街道老世陈花木基地、玉贤街园艺小镇为重点,发展花卉生产、加工、旅游等产业,打造年产值过15亿元的花卉苗木产业链;
5.粮油产业链:在稳定35万亩粮油播种面积基础上,以侏儒山街道成功片区、永安街道、桐湖办事处、消泗乡等地为重点,发展粮食绿色生产;整合金曦、震燕、景泰园、尊沁等企业(合作社)资源,建设优质虾稻米加工基地;实施油菜轮作项目,引进发展油料加工企业,同时,发挥中粮面业、什湖知音粮油、厨之道食品、茶林小榨粮油等企业带动功能,促进粮油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打造年产值过10亿元的粮油产业链;
6.水产产业链:以通顺河沿线消泗乡曲口片区10000亩虾蟹轮养养殖板块基地,侏儒山街道洪北片区5000亩绿色循环渔业板块基地,西湖沿线张湾街道白湖地区3000亩设施渔业和鳜鱼繁育板块基地,桐湖水产基地为重点,优化全区17万亩特种水产养殖品种、模式,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打造年产值过20亿元的水产产业链;
7.生猪产业链:在现有生猪规模养殖场基础上,完成3个生猪养殖场新(改扩)建项目建设,建成一个年屠宰量不低于100万头的生猪定点屠宰场,打造年产值过30亿元的生猪产业链;
8.种业产业链:以洪北种苗中心和大集街道、张湾街道、侏儒山街道洪北片区水稻、水产、种猪等繁育基地为重点,实施粮油种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打造年产值过6亿元的种业产业链。
(三)实施乡村休闲游提档工程。以知音文化、红色基因、山水秉赋为主线,以良好生态为核心竞争力,打造集农业生产、观光、乡村休闲及美丽乡村建设于一体的精致乡村休闲游品牌。在巩固天星村、黄虎村、梅池村、上独山村乡村休闲游示范村的基础上,以永安街道炉房村、火焰村,玉贤街道合贤村、争光村,索河街道长河村、金龙村,张湾街道新民村,侏儒山街道阳湾村等8个村为重点,打造精致乡村休闲游示范村;以大集街道花博汇、玉贤街道景秀大地、索河街道香草花田和金龙水寨、蔡甸街道后官湖花木基地、永安街道菱湖尚品采摘基地和十里年华养心谷、桐湖水乡休闲垂钓基地等8个基地、景点为重点,打造休闲农业示范点。力争到2025年,4A级以上乡村休闲游景区达到4个、星级乡村旅游民宿达到20个。
(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应用工程。强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继续与市农科院开展院区对接,承接农业“四新”技术试验示范。加大农业“四新”技术推广力度,加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协调配合,发挥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星创天地”功能,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争到2025年,每年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15项以上、应用示范面积5万亩以上。
(五)实施品牌农业建设工程。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重点在粮油、莲藕、瓜菜、水产品等大宗作物和特色产业上培育一批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突出蔡甸特色,围绕豆丝、蔬果等优势产品,积极开发培育“后备箱”商品、“伴手礼”产品。注重产品包装,发挥“品质+品牌+营销”的叠加效应,推广高端产品。巩固提升“蔡甸藜蒿”“蔡甸莲藕”“蔡甸西瓜”“蔡甸甜瓜”“新农牛肉”“蔡甸豆丝”等品牌产品生产加工规模,大力发展甜玉米、精品水果、名优水产、优质大米等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实施“蔡甸西瓜”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提升蔡甸西瓜品质和品牌影响力。积极开展“二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力争到2025年,有机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产品达到200个以上,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5个以上。
(六)实施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壮大工程,加大服务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提升带动能力。加快完善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主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现代都市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网络。力争到2025年,培育上市农业龙头企业1家,新增引进特色种养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主体20家,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5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0个,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0个、省级示范合作社15个、市级示范合作社60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50个以上。
(七)实施质量兴农提效工程。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设一批园艺(蔬菜)作物标准园、畜禽规模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与应用,严格实施农业投入品监管执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加强“菜篮子”产品准出、市场准入制度的有效衔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积极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建立追溯管理与风险预警、应急召回联动机制,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巩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成果。力争到2025年,全区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达23万亩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
(八)实施绿色农业提速工程。实施通顺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重点推进侏儒山街道、永安街道、消泗乡、桐湖办事处等地区畜禽养殖、农田环境、水产养殖等污染治理。完善农业废弃物回收体制机制,推进农资包装物、残留地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发展稻渔共养、农牧结合等有机农业,推广以沼气工程、有机肥生产与推广为纽带的种养循环模式。力争到2025年,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2%以上,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稳定在5万亩以上,建设种养循环生态养殖小区7个。
(九)实施智慧农业示范工程。借助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农业基础数据平台,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以张湾蔬菜产业园、洪北育苗中心为试点示范,发展数字农业,推动农业精细化、高效化发展。加强数字渔业建设,推动实施渔业物联网在线监测项目,实现对精养鱼塘的全流程动态监测。以昊顺公司、合庆公司为重点,加快推进养殖流程数字化,并力争2022年底建成全区畜牧业信息数据库。
(十)实施农业示范区振兴工程。依托主导产业,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打造张湾蔬菜产业园、侏儒山万亩蔬菜产业园、318国道瓜蒿基地、嵩阳大道沿线林果采摘基地、索子长河莲藕一三产业融合基地、侏儒山原种场西甜瓜产业基地、张湾白湖特种水产基地、曲口片虾蟹养殖基地、通顺河沿线设施渔业基地、洪北生猪养殖基地等10个精致农业示范点。积极参与市级都市田园综合体创建。力争到2025年,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生产技术先进、产业链条衔接、储运物流配套、休闲观光融合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和一批综合经济强村。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区街(乡)联动、部门协同,统筹指导、协调推动精致农业发展。加强总体谋划,整合资金,集中力量,支持精致农业重点区域的发展。农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的职责,切实提升推动精致农业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强化政策落实。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进一步统筹整合涉农专项资金,确保财政支农支出只增不减,优先向精致农业发展的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倾斜。加快精致农业发展项目库建设和储备,为精致农业发展提供项目支持。继续深化“三乡工程”,拓宽投融资渠道,引进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优先支持精致农业发展。出台农产品加工及电商产业发展区级扶持政策,培育农产品电商品牌产品,大力促进本地农产品转化增值和品牌创建。
(三)加强用地保障。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每年安排一定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专项用于保障精致农业产业用地需求。对于实施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休闲旅游业等乡村产业项目及其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优先保障其点状供地、基础设施用地。坚持改革惠农,稳步推进和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明确土地经营权流转支持政策,盘活农村土地资源,释放发展潜力和活力。
(四)构建人才支撑。丰富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民培育体系,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继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作。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为精致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五)加强规范管理。加大精致农业标准的制定和宣传贯彻力度,逐步推进管理规范化。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地方行业标准细化措施,推动本地精致农业规范有序建设。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建设,支持农民合作社及龙头企业等开展土地托管、代耕代种、农机作业及维修等社会化服务。
(六)强化宣传推介。加大精致农业实施、管理和宣传力度,推动本地精致农业规范有序发展。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强化对精致农业发展的宣传,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参与,让农民群众评判检验提升效果。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以点带面促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