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6666-737
农交网APP

农交网APP

扫码下载

农场管家APP

农场管家APP

扫码下载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关注有礼

商务合作

农交客服

扫码咨询

四川甘孜丹巴县出台《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工作实施方案》

2021-08-26 11:45:48来源:丹巴县人民政府阅读量:1003

2020年9月4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人民政府网站出台了《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工作实施方案》,以下是文件内容全文。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工作,根据《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川委发〔2018〕9号)《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1号)和《甘孜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甘孜州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甘办发〔2020〕33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严保严管、节约优先、统筹协调、改革创新,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到“十三五”末期,我县耕地面积不少于11.39万亩(7592.77公顷),全县耕地保有量不少于9.83万亩(6553.33公顷),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7.86万亩(5240公顷),力争建成620公顷高标准农田为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丹巴筑牢坚实的资源基础。

二、严格管控建设占用耕地

(一)加强土地规划计划管控。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管控作用和年度计划的约束作用,从严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严禁擅自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化永久基本农田对各类建设布局的约束,城乡建设、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相关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充分衔接,原则上不得突破永久基本农田边界。完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分配管理办法,实行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安排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补充耕地能力挂钩,对建设用地存量规模较大、利用粗放、补充耕地能力不足区域,适当调减新增建设用地计划。

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严格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报批。严格建设项目选址把关,严格用地定额标准管控。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符合产业政策及供地政策、超出用地定额标准的项目,一律不得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审核。单独选址和城镇批次建设项目,应在用地报批前补充数量相等、质量相当的耕地,做到先补后占、占优补优。运用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对建设项目用地落实占补平衡情况进行审查,确保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平衡。

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甘孜州丹巴生态环境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严格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一般建设项目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重大建设项目选址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必须按程序报自然资源部用地预审;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依法依规按程序报批。建立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论证制度,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对占用的必要性、合理性和补划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严格论证。将永久基本农田记载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并优先划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县经济信息和商务合作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严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加强建设用地总量管控,下达各乡(镇)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加大闲置土地清理,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引导产能过剩行业和“僵尸企业”用地退出、转产和兼并重组,严格农村宅基地选址工作,严格监管农村各类搬迁户旧房复垦工作,规范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推广应用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目标考核和约束。

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 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经济信息和商务合作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三、强化耕地生态保护

(一)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1.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 (2011—2020 年) 》《丹巴县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执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等规范标准,以土地整治为平台,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土地整治管理制度,实现项目建设管理精细化。强化“土地整治+”理念,发挥土地整治的平台和基础作用,实现“土地整治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物质基础,推动现代农业、生态治理、新农村建设、扶贫攻坚等”的“1+N”综合效应。积极推广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牵头单位: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

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利局、县统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加快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区建设。切实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上图入库工作,统一纳入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实行在线监管,统一评估考核。加强高标准农田后期管护,按照谁使用、谁管护、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落实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管护责任。

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水利局、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县统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完善耕地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科学有效开展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对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临时占用耕地的必须进行耕作层剥离。各相关部门、各乡(镇)政府要切实督促建设单位落实责任,并将相关费用列入建设项目投资预算。实施耕地提质改造和补改结合项目,明确新增耕地面积、类型及质量等级。重视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循环利用、土壤污染防控等行动,强化土壤质量保护、提升与建设。开展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调查评价。完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和监测网络,开展耕地质量变化动态监测和年度监测成果更新。

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 span>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甘孜州丹巴生态环境局、县水利局、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加强耕地生态建设和休养生息。根据不同主体功能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分类实施耕地保护措施。严禁在土壤污染严重区域、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等禁止区域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科学划定宜耕土地后备资源范围,禁止开垦严重沙化土地,禁止在25度以上陡坡开垦耕地,禁止违规毁林开垦耕地。加强生态型土地整治设计,提高耕地及农田生态系统质量。加快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综合采取工程、生物、农艺等措施,开展退化耕地综合治理、土壤污染治理、修复与合理利用。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试点示范。对 25 度以上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重要水源地 15—25 度坡耕地、严重污染耕地等有序开展退耕还林还草,不得将确需退耕还林还草的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不得将已退耕还林还草的土地纳入土地整治项目,不得擅自将永久基本农田、土地整治新增耕地和坡改梯耕地纳入退耕范围。统筹生态建设与耕地保护,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启动乡级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将轮作休耕耕地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因地制宜实行免耕少耕、深松浅翻、深施肥料、粮豆轮作套作的保护性耕作制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平衡土壤养分,实现用地与养地结合,全力保护提升耕地产能。

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甘孜州丹巴生态环境局

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

(一)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责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建设单位必须依法履行补充耕地义务,无法自行补充数量、质量相当耕地的,应按规定足额缴纳耕地开垦费。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机制。建设单位无法自行补充耕地的单独选址建设项目,应向县自然资源局缴纳耕地开垦费,由县自然资源局落实补充耕地任务;对经依法批准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缴费标准按照相关耕地开垦费最高标准的两倍执行。

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多途径落实补充耕地任务。县自然资源局牵头,各相关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统筹落实本地年度补充耕地任务,确保建设占用耕地及时保质保量补充到位。统筹实施农村宅基地整治、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等项目,新增耕地经验收核定后可用于落实补充耕地任务。在符合土地整治规划前提下,对财政、农牧农村、水利等部门和社会资本参与实施的涉农项目,若产生新增耕地的,在项目竣工验收并对新增耕地进行数量认定和质量评定后,并按程序报批备案使用。

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水利局、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规范补充耕地指标调剂管理。乡(镇)政府无法在本行政区域内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可在县域内调剂补充,仍无法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按程序报请在州域内调剂补充。从严管理补充耕地调剂指标,确保数量相等、质量相当。对在州域内进行指标调剂的,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价格执行。

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严格补充耕地检查验收。加强对土地整治等补充耕地项目的全程管理,强化项目日常监管。要科学编制规划设计,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施工,不得随意变更设计,严格项目验收,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安全。依据《农用地定级规程》《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等相关技术规程,严格新增耕地数量认定和质量评定,加强补充耕地的检查复核。经验收合格的新增耕地,应及时在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进行地类变更。

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

(一)建立耕地保护奖补机制。加大耕地保护奖补力度,鼓励对耕地保护责任主体实施经济补偿和奖励,充分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奖补资金发放要与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情况挂钩,主要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后期管护与修缮、地力培育、耕地保护管理等。

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改革创新土地整治机制。探索通过以补代投、以补促建的方式,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主开展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建立土地复垦激励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整理复垦。探索建立生态型土地整治激励机制,加大对生态型土地整治项目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水利局、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县经济信息和商务合作局、县审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六、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助推脱贫攻坚

加大土地综合整治支持力度。加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易地扶贫搬迁的支持力度,优先将贫困户多的乡镇、村和易地扶贫搬迁户纳入增减挂钩项目区实施范围,充分发挥增减挂钩平台的整合作用,使脱贫攻坚项目实施效益最大化。加大财政资金对土地整治项目的支持力度,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规范推进我县补充耕地指标易地流转机制,为脱贫攻坚提供建设资金。在生态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补充耕地指标向州级主管部门申请对口省内经济发达地区进行调剂,补充耕地指标调剂收益由县政府通过预算安排用于耕地保护、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县扶贫开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七、强化保障措施和监管考核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落实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共同责任机制,各乡(镇)政府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全面落实。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耕地保护的第一责任人,自然资源、发改、财政、人社、生态环境、住建、交通运输、水利、农牧农村、林草、审计、统计等部门是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单位,要切实履职尽责,加强协作配合,形成耕地保护合力。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具体方案,强化耕地保护和保障措施。

(二)强化工作保障。把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作为耕地保护的重点,加大建设投入力度。在一般公共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保障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整合相关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作用,提高资金整体效益。鼓励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根据土地整治规划投资或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加强耕地保护、土地整治、执法监察等方面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强化土地整治项目从业单位信用管理。

(三)严格监督管理。完善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发挥全天候和全覆盖遥感监测的监管作用。建立卫片执法监督检查与土地变更调查协同推进、与土地督察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推进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行刑衔接”平台等监管平台运用。健全土地执法联动协作机制,加大执法动态巡查,发挥网络媒体等社会监督渠道作用。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将违法行为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加强执法监察能力建设,强化基层执法,严肃查处违法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等行为,对违法占用耕地严重的乡(镇)严肃约谈问责。对保护耕地不力、损毁和破坏耕地的,严格依法追究责任。

(四)完善考核奖惩制度。县自然资源局要完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及时分解耕地保护任务,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全面检查和考核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情况、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补充耕地任务完成情况、耕地占补平衡落实情况、资金保障情况等。

>>如有丹巴县、泸定县农村产权交易问题,请咨询丹巴县农村产权交易所泸定县农村产权交易所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农交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农交网”。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