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化德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指导意见》的通知
2021-04-19 13:58:31来源:化德县人民政府阅读量:1083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化德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化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4月25日
化德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指导意见
为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认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管理,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重要意义
科学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是保护成员权利的前提条件,是明确农村集体资产归属和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明晰农村集体资产的产权关系,有利于拓宽农民财产权实现渠道,有利于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民主管理,有利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保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尊重历史。尊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历史,尊重集体经济组织资产形成的历史,尊重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政治、经济、体制、政策等历史原因形成的传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限。
(二)兼顾现实。兼顾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新的农村经济秩序和现实状况,统筹考虑村民的户籍关系、集体土地承包关系、对集体积累的贡献等因素,开展成员身份的确认。
(三)程序规范。按照初步认定、成员信息公示、听取群众意见并商议修订、经村民代表会议确认、公布结果等程序规范进行。
(四)群众认可。充分尊重成员主体地位,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成员身份确认遇到的问题由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协商解决,既要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又要防止多数人侵犯少数人的合法权益。
(五)一人一处。成员资格一人只能在一处确认,不得重复,也不能一处都无着落,防止“两头占”和“两头空”。
三、登记基准日的确定
登记基准日由成员(代表)会议讨论确定,可以是改革方案讨论通过之日,也可以是成员(代表)会议确定的其他日期。登记基准日作为确定成员的截止时间。为便于操作和衔接,成员身份确认基准日建议确定于2018年12月31日。
四、确认条件
开展成员身份确认要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结合户籍关系、土地承包关系、现居住状况以及履行乡村义务等情况,兼顾各类成员群体的利益,特别要注重保护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利益。
(一)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原则上取得成员资格:
1.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出生且户口仍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
2.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结婚且户口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的。
3.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办理子女收养手续且其所收养子女户口已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的。
4.户籍原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因升学户籍迁出的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
5.原籍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解放军、武警部队的现役义务兵和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士官。
6.因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国防建设或其他政策性原因,应该享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其他人员。
7.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其他人员。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丧失成员资格。
1.已死亡的。
2.已依法取得其他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
3.户口迁出本集体经济组织,且没有承包土地的。
4.户口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但未在户口所在地生产、生活,不以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为基本生活保障的空挂户。
5.本人以书面形式自愿放弃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
6.取得城镇非农业户口且纳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序列或城镇企业职工、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与本村无权利义务关系的。
(三)其他情形。上述情形之外的其他人员,是否具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由各村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公示7天无异议后确定。
五、工作流程
(一)成立机构。通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研究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成员身份界定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公示7天。
(二)发布公告。各村发布开展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登记公告,明确登记对象、登记基准时日、登记时间、登记方式等内容。
(三)制定办法。根据摸底登记情况,针对不同类型人员,召开村“两委”扩大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村会计参加),参照本指导意见,结合各自实际,采取“一村一策”,制定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认办法,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公示7天,并报乡(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备案。
(四)摸底登记。首先,开展调查摸底,对人口情况进行初步登记,收集整理村民提交的相关证明材料,并进行真实性审查,摸清成员结构及进退渠道,农户代表同意后签字确认;其次,由村成员身份确认工作组对成员身份进行初步认定,建立成员基础信息,由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初审;最后,根据各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办法,结合摸底登记表,进行入户确认,经户主在摸底登记表上签字认可。
(五)公示确认。初次公示:对初步认定的成员信息基础登记册进行公示,并收集整理群众反馈的意见。审核公示:将成员身份确认结果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对成员进行造册登记(每次公示期不少于7个工作日)。
(六)上报备案。全面收集成员身份确认的有关会议记录、实施办法、公示材料、相关证明材料、成员名册等重要资料,整理成册,归档留存,成员名册报乡(镇)和县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六、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村、组要成立相应工作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抽调专门人员组建指导协调机构,制定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妥善协调处理因成员资格界定引发的各类矛盾和问题,确保工作任务按时顺利完成。
2.加强宣传引导。各乡(镇)要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确认的舆论宣传,引导带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此项工作,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确保公开透明。
3.妥善化解矛盾。对成员身份认定过程中涉及特殊人员认定问题,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引导当事人依法理性反映和解决问题,按照“一村一策”、“一事一议”的办法,依靠群众,用群众接受的办法,通过协商、调解、诉讼等渠道妥善化解,原则上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乡(镇)。
4.严肃工作纪律。乡(镇)、村党员及干部在成员身份确认工作中要严格工作程序,遵守工作纪律,对作风不实、措施不当、违背政策、导致村民上访和发生群体性事件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本指导意见由化德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如有乌兰察布化德县农村产权交易问题,请咨询化德县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五原县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土默特右旗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