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6666-737
农交网APP

农交网APP

扫码下载

农场管家APP

农场管家APP

扫码下载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关注有礼

商务合作

农交客服

扫码咨询

安徽繁昌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唤醒沉睡资产 改出一片天地

2019-07-30 17:44:05来源:人民网阅读量:1104

繁昌县缸窑村,通过流转土地发展“稻虾共生”产业,村集体经济年底分红预计约46.5万元;

繁昌县城西村,将村现有集体资产对外拍租,房租收入每年21万余元,股东最高分红112元;

繁昌县东岛村,利用毛竹优势资源,兴建厂房招标租赁,集体经济每年新增收入10.28万元,并解决村劳动力就业30余人……

2017年6月,芜湖市繁昌县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启动改革以来,全县74个村(农村社区)中已有47个村完成了“三变”改革任务,越来越多的集体资产从沉睡中醒来,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从少变多,农民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释放出了新动能。

从表面拥有到按股占有

长期以来,繁昌县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着一个突出矛盾:集体收入薄弱,“民富村穷”的情况较为频繁,有些甚至是“无钱办事”的空壳村。“有收入的村中,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占到一半,0-2万元经营收入的多达34个村。”繁昌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武宝坦言道。

不仅如此,大量农村集体资产由于产权归属不清、集体组织缺位、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等因素,处于“沉睡”状态。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正是破解该矛盾的一剂“良药”。

在张武宝看来,通过近两年来的试点,繁昌县完成了清产核资、成员确认、股权量化、建立经济组织等工作,真正使得农村集体资产由过去的“人人表面拥有、实际一份没有”转变为“集体真正所有、农户按股占有”。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事关乡村振兴和农民切身利益。截至2017年底,繁昌县已经全面完成清产核资、成员确认、股权量化、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的工作。统计显示,清查登记集体山场和水面3.2万亩、房产15.1万平方米,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2.9万人,量化资产1.07亿元、23.4万股。

张武宝介绍,通过试点摸清了家底,在界定好人员的基础上,明晰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集体资产的所有权、收益分配权,真正让农民群众成为集体资产的拥有者和受益者。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明晰资产产权,繁昌县首批6家合作社向成员分红总额75.8万元,有效维护了农民集体资产权益。其中繁阳镇城西村股东最高分红112元。

从切好“蛋糕”到做大“蛋糕”

城西村隶属繁昌县繁阳镇,是典型的城郊结合部。早在2016年3月份,该村就被确定为繁昌县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村。

该村由原城西村和柳墩村两个村合并而成,共21个村民组,现有760户2608人。一直以来,该村农户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经商、务工、房租和其他收入,集体资产以经营性资产为主,是全县拥有经营性资产较多的村之一。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村内的耕地已征用完毕。

2016年,在清产核资和成员界定的基础上,该村对集体资产按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进行股份量化,设立人口股和田地股,其中人口股占30%,田地股占70%。

2018年3月28日,城西村举行上年度股份分红大会,按照人口股每股28元,田地股每股84元进行分红,共计24.9256万元。据城西村党总支书记戴衍文介绍,截至今年6月份,村里现有8间门面房和一间仓库已全部拍租出去,房租收入每年21万余元,均为村集体收入。

“过去纳农业税都是村民往上交钱,让大家伙意想不到的是,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还能额外从村里分到钱,这一下让村民尝到了改革的‘甜头’。”戴衍文说,最让他感触颇深的是,改革前,发展集体经济束手束脚、畏首畏尾,现在只要有条好路子,就可以甩开膀子把村里的资源盘活起来。

在他看来,当下发展经济是村里的第一要务,只有把集体经济壮大了,才能反哺村建设,实实在在服务老百姓。

“如果把集体资产比喻成‘蛋糕’,改革不仅要切好‘蛋糕’,还要把‘蛋糕’做大。”戴衍文这样形象比喻道,让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是接下来村里要集中精力落脚的关键。

集体资产增值村民持续受益

虽然时值正午,但走进繁昌县缸窑村的“稻虾共生”基地,依旧能够看到当地村民正在打理着水田中的龙虾。放眼望去,一个个装有龙虾的地笼被系在塘中央,伴着被风掠过的水漾,别是一番景致。

据介绍,繁昌县在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后,缸窑村就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并联合当地龙头企业同福集团和农业种植大户,共同出资组建芜湖繁荣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稻虾共生”产业。

走在田埂地上,一直与农业打交道的芜湖繁荣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红武对眼前的一千余亩“稻虾共生”基地,有着特殊的感情和信心。

他告诉记者,“稻虾共生”打破了缸窑村传统的种植模式,不仅易复制、可推广,关键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可观。

截至目前,基地的第一季龙虾已经出售大半,累计实现龙虾销售数量8.5万斤,实现销售收入125万元。“等到今年10月份,全年龙虾销售量可达20万斤,销售收入350万元。”王红武盘算道。

他还给记者算了笔账,“刨去龙虾收入,另外600亩无公害水稻按每亩400公斤,单价3元计算,收入可再增72万元。这样拢共除去成本200余万元,利润有200万元,按照村集体经济占25%股份计算,年底分红近50万元不在话下。”

身为缸窑村党总支书记,同时又兼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理事长,盛明付对村里进行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最有发言权。

“过去村集体收入仅依靠村里的水库发包,一年下来3.2万元,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经营性收入。”盛明付告诉记者,“通过之前的清产核资,等于把家底亮了出来,村民心里头有本明白账。两年来的改革,不仅实现了村里一二三产的融合,关键是凝聚的人心,在拓宽致富门路的同时,提升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积极性,大家有使不完的劲儿。”

>>推荐:繁昌县农村产权交易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农交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农交网”。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