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1年农业生产指导意见
2021-09-10 17:30:32来源:昆明市西山区政府阅读量:1907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建党100周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区委农村工作会、区“两会”精神和市农业农村局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制定西山区2021年农业生产指导意见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建设山水都市品质区和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枢门户区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以农村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全力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聚焦云南省8大产业和“三张牌”战略,启动实施“四园”(都市菜园、都市果园、都市花园、都市乐园)、“二业”(生态养殖业、生物产业)培育工程,全力打造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
全区2021年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增速20%、农林牧渔业可比价总产值增速2%、农林牧渔服务业现价总产值增速20%、农林牧渔服务业可比价总产值增速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
二、重点工作
(一)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努力提高粮食单产
按照“稳面积、攻单产、增总量、保安全”的思路,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提升农作物复种指数,以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田生产潜力,通过增施农家肥培肥地力,集成推广标准化技术模式,提高现有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全面完成“米袋子”粮食生产底线指标,全区2021年计划粮豆播种总面积3.6万亩,粮食总产1.2万吨,其中:大春面积2.62万亩(玉米2.35万亩、水稻0.05万亩、薯类0.08万亩、豆类0.14万亩),产量1万吨。
(二)实施“四园、二业”培育工程,打造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
以《昆明市西山区“十四五”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为引领,实施“四园”(都市菜园、都市果园、都市花园、都市乐园)、“二业”(生态养殖业、生物产业)培育工程,全力打造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
1.绿色蔬菜(都市菜园):巩固永靖、下冲、和平、里仁、朵亩等社区蔬菜基地建设成果,扩大蔡家、律则、白眉、妥吉等高山露地蔬菜种植规模,推进绿色蔬菜产业发展。全年完成蔬菜种植面积2万亩,总产量4.4万吨,总产值1亿元,其中:绿色蔬菜1.8万亩,产量4万吨。
2.特色水果(都市果园):以团结苹果、碧鸡草莓、海口黄梨为重点,加大水果产业扶持力度,推进特色水果产业基地建设。推广应用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栽培模式,延长水果繁苗、冷藏、加工等产业链,努力打造优质水果品牌。全年建设特色水果产业基地5000亩,引进和培育适销对路的水果优良品种5个、100亩,推广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示范500亩,果园提质增效技术示范4000亩(核心示范500亩),草莓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400亩,实现水果年总产值1亿元。
3.园艺花卉(都市花园):积极推进世界春城花都建设,以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枢门户区、现代服务业活力区、山水都市品质区、政治中心服务承载区建设为契机,以黑荞母、白鱼、里仁、龙潭、和平、律则等社区为重点,扩大多年生花卉和鲜切花种植面积,提升花卉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全年完成花卉园艺种植1万亩,其中:鲜切花种植2500亩,切花(叶、枝)总产量1.2亿枝。
4.休闲农业(都市乐园):以香草芳林、自耕农庄、大龙潭生态园、巨石寨休闲农场等为重点,推介一批视觉美丽、体验美妙、内涵美好的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推动草莓、团结苹果等采摘观光农业发展,巩固提升团结乐律-安富公路沿线芳香花卉走廊。统筹发展采摘园、农家乐、休闲园区、生态园等乡村休闲旅游业态和产品,把西山区打造成昆明市民的乐园。全年接待游客人数5万/人次,实现产值0.01亿元。
5.生态养殖业:加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净化、消灭等动物疫病防疫工作,重点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要求群体免疫密度达到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确保畜禽疫病死亡率控制在猪2%以下、大牲畜1.5%以下、羊2%以下、禽6%以下。在畜禽禁养区以外,通过强化动物疫病防疫、落实养殖业政策性保险等畜牧业扶持政策、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导等措施的落实,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计划全年出栏肉猪4万头、肉牛800头、肉羊1万只、肉禽40万羽,肉类总产5100吨、蛋类总产600吨、奶产量500吨。
全面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确保“禁渔令”有效落实。鼓励发展水产品加工和休闲渔业,创建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全区目前共有鱼塘77个,年产值约500万元。
6.生物产业:依托全省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充分发挥区位、人才、科技、市场、资本和产业集群等优势,以团结、海口街道办事处为重点,大力发展滋补类和药食同源类(滇黄精、滇重楼、三七、天冬等)药用植物林下生态种植,以及观赏类(菊花、玫瑰、芍药、牡丹等)药用植物景观种植,加强中药材原料基地建设,努力培育重点企业,提升加工能力,提高品牌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快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全年发展中药材种植800亩。
(三)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编制“一县一业”发展规划,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把农业规模经营户培育成有活力的家庭农场。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加大对运行规范的农民合作社扶持力度。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积极发展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建设一批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鼓励有条件的生产基地建设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精心筹办中国农民丰收节-西山分会场活动,组织企业参加中国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全年培育壮大龙头企业3家以上,家庭农场3个。
(四)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引导农资经营企业抓好农资调供、贮备,切实抓好种子、种苗、肥料、农药等农用物资的购销工作,做到不误农时,保障生产需要,加大对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督管理,确保放心农资市场供应,杜绝坑农害农事件发生,严厉查处禁限用农兽药使用及超标问题,引导督促种养殖户使用低毒低残留、高效安全农药和兽药。坚持质量兴农,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快培育绿色食品牌,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全年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5个以上,完成农产品农药和兽药残留定量检测样品850批次,其中,蔬菜和水果产品450批次、畜禽肉产品300批次、禽蛋产品70批次,蔬菜水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样品2000个,合格率达96%以上。全年完成生猪定点屠宰检疫15万头,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率100%,检出的不合格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率100%,活畜检疫6万头,产地检疫行政村开展面100%,“瘦肉精”检测1560份。
(五)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深入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坚决打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改善滇池流域及金沙江流域(螳螂川西山段)环境质量。继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建设区级耕地质量监测点2个,采集化验土样40个,农户施肥情况调查240户,农户施肥定位监测点调查11个,完成主要湖泊区1项农田退水水质监测及2个耕地土壤原位监测点监测工作,开展水肥一体化核心技术示范30亩、技术推广1000亩,全区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示范3000亩、技术推广2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化肥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建立病虫害及天敌监测点2个,农药使用监测点20个,建设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村2个,绿色防控技术示范面积1000亩,辐射面积10000亩,开办PRR农民田间学校2所,示范区内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10%,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病虫鼠害防治效果85%以上,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不超过10%,农产品农残合格率100%,农田环境无农药长残留。
2.抓好农村能源环境建设。积极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进一步提升农村新型能源发展水平,加快农村能源环境建设步伐,全年完成农村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安装786套。强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行动,加强可降解农膜推广。全年实施农作物秸秆还田2.5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膜回收率80%以上。加大畜禽禁养区的巡查力度,加强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导,全年畜禽规模养殖场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75%以上。
(六)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进农业机械化
实施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粮食生产薄弱环节、山区和绿色智能农机等机具补贴力度,鼓励农业生产托管和代耕代种等服务。加大农机具推广应用力度,切实抓好农机服务,大力推行农机化作业,统一组织好机耕、机播(插)、机防、机收等工作,切实减少劳力投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全年完成主要粮食作物机耕面积28655亩、机播面积3300亩、机收面积8290亩,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2%,农事活动机械化作业面积达69245亩,完成使用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万元,完成农机化教育培训400人(其中:农机实用技术培训200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200人)
(七)做好农业防灾减灾,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及早做好技术和物资准备,加强设施大棚加固维修,多途径提醒农民群众早准备早预防。严防干旱、“倒春寒”和持续阴雨影响,确保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大力推广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加强草地贪夜蛾、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监测防控,确保不大面积连片成灾。全面抓好禽流感、口蹄疫、布病等防控。落实农业保险政策,建立健全灾害应急机制,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做好确权登记颁证数据更新及运用,巩固用好承包地确权成果,推进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按时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配齐配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理事会、监事会,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健康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建立宅基地管理人员队伍,制定宅基地管理办法,完善农村宅基地统计调查制度,建设宅基地管理信息平台,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政治站位
各相关单位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从讲政治的高度看“三农”抓“三农”,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把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推动城乡协调发展、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大任务,举全区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二)加强组织领导
区级相关部门、各涉农街道办事处要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把农业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进一步压紧压实“米袋子”“菜篮子”主体责任,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切实把农业生产各项工作抓好抓实,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三)做好技术服务
区农业农村局、街道办事处、社区要全面动员科技人员深入春耕备耕第一线,做好农资检查、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推广、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控、动物疫病防控、农机具应用等技术服务工作,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专家巡回指导等活动,举办示范样板,确保关键技术落实到街道、到村、到户、到人、到田,着力提升科技入户到田率,抓实落细各项农业生产工作,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严格督促考核
将推进乡村振兴的农业生产目标任务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内容,确保各项工作部署不折不扣落实。要创新完善督促方式,综合运用明察暗访、一线调研、动态管理、工作通报等手段,及时发现和解决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政策举措和重点项目的落实,要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注重提拔使用乡村振兴工作中实绩提出的干部,对考核排名落后、履职不力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对推进不力、进度滞后的单位和人员进行通报,把考核的“指挥棒”用好。
四、重点项目和资金预算
全区2021年计划实施农业重点项目24项,资金概算合计1170.0662万元,其中,区级财政部门预算资金769.61万元,中央资金55.8万元,省级资金140万元,市级资金161.2万元,历年结转资金28.4562万元。
>>如有昆明市、西山区农村产权交易问题,请咨询昆明市农村产权交易管理系统、西山区农村产权交易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