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6666-737
农交网APP

农交网APP

扫码下载

农场管家APP

农场管家APP

扫码下载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关注有礼

商务合作

农交客服

扫码咨询

东昌府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昌府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1-07-20 15:45:21来源:东昌府区人民政府阅读量:1552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嘉明经济开发区、凤凰工业园管委会,区政府有关部门:

 《东昌府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东昌府区人民政府

2020年12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东昌府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

东昌府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

为促进东昌府区乡村产业振兴,根据《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聊城市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十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聊政发〔2020〕5号),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农业“新六产”,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实现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着力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融合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齐鲁样板,促进乡村产业全面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2021年,基本形成全区乡村产业振兴总体思路,确定重点工作,完善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保障措施,健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体制机制。全区绿色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3万亩,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达到6个,新增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个。

2022年,全区乡村产业内涵进一步丰富,乡村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特色产业优势更加突出,乡村产业发展短板进一步补齐,领军型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实力进一步增强。绿色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3.5万亩,省级农业产业强镇达到2个,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达到15个,新增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5个。

2025年,全区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乡村产业发展质量有较大提升,“一区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乡村产业发展平台基本建成,乡村产业对农村居民收入贡献持续增长,乡村产业振兴的局面初步形成。绿色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4万亩,省级农业产业强镇达到3个,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达到18个,新增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5个。

三、乡村产业振兴重点工程

鲁西生态农业基地打造工程

积极落实贯彻《聊城市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结合《东昌府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2018­­­-2022年)》,依托粮油、蔬菜、畜禽、水产、林果、葫芦、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提高产业空间集聚度,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着力推进农业农村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打造鲁西生态农业基地,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推进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实施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突出绿色蔬菜产业优势,加快瓜菜菌等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升级,引导发展现代设施栽培,扶植发展蔬菜集约化育苗企业。大力实施优质畜牧业工程,突出发展鲁西黑头肉羊、优质畜禽等特色产业,加快推进生猪产能恢复和行业健康发展。组织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积极推进特色渔业发展。到2025年,全区粮食产量稳定在9.5亿斤以上,绿色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4万亩以上,肉蛋奶产量稳定在15万吨以上,特色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0.6万亩以上。(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配合)

(二)乡村产业平台构筑工程

按照“一区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思路,优化乡村产业空间结构,打造区、镇、村三级产业发展平台。积极落实上级奖补政策,强化区域统筹,补齐产业短板,争创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申报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支持产业基础较好的镇(街道)围绕区域特色种养业、特色加工业、特色文旅业,建设以镇(街道)所在地为中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开展农业产业强镇创建。支持乡村依托优势特色产业,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符合环保要求的传统手工业、传统食品业、传统小商品加工业。到2025年,力争创建3个左右的省级农业产业强镇,18个左右的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区文化和旅游局、区旅游发展中心、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商务投资促进局、区市场监管局、区行政审批局等配合)

农产品加工流通能力提升工程

统筹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原料基地、初加工协调发展。大力开展面向全国农产品加工100强企业的精准化招商,积极引导农产品精深加工产能向鲁西生态农业基地发展核心区布局。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和精深加工示范基地。鼓励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在精深加工型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继续抓好重点批发市场的建设,推动重点市场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积极争取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项目,推进冷链物流中心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大型冷链物流企业。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企业建设产地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落实好其在农村建设的冷库、恒温库等保鲜仓储设施用电实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政策。到2025年,力争建成1个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发挥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县作用,鼓励更多企业争创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争创省级农业“新六产”示范县。(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区发展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商务投资促进局、区电力中心等配合)

(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

推进乡村旅游重点示范项目建设,拉长产业链条,实现从观光型向体验型、度假型转变。因地制宜,培育绿色采摘、特色餐饮、养生度假、休闲健身等项目,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提升乡村旅游综合效益。利用马颊河、西新河、徒骇河、水库等自然生态资源发展生态康养产业,以堂邑葫芦小镇三区联建为抓手,依托堂邑镇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发展壮大葫芦雕刻、木版年画两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创建工作,加快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积极创建国家休闲农业示范县、乡村旅游重点乡镇、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和规模适度的田园综合体。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推进省级传统村落的建设力度。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推动“聊·胜一筹”品牌企业参与休闲旅游农产品开发,打造东昌雕刻葫芦、东昌毛笔、木版年画等特色手工艺品和农特产品品牌。到2025年,全区乡村旅游消费收入达到6.5亿元。(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旅游发展中心牵头,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卫生健康局等配合)

乡村信息产业策动工程

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按照“六有”标准,完成全区益农信息社建设,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创新发展智慧农业,结合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探索智慧乡村发展新路径,加大智慧农业技术集成应用,创建一批智慧基地、智慧园区、智慧农场、智慧养殖场。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鼓励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建立网上超市或网店,开展网上销售。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与采购商对接,实现农产品线上交易。加强与同品牌农产品电商的合作对接,利用各平台在全国的分销优势,从而快速打开销路,扩大农产品市场销售半径,增加网上销售额。抓好电商园区、电商企业培育,推动电商企业在农村建设仓储物流和服务中心,依托邮政买卖惠、聊百易购等电商资源,搭建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完善镇(街道)网络销售体系,实现电商与特色农产品流通的有效结合。到2025年,农村电商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实现农产品年网络零售额10亿元。(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区商务投资促进局、区信息化服务中心等配合)

(六)农产品质量品牌提升工程

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推进农业绿色化、品质化、品牌化。着力放大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及“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品牌效应,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继续加大“聊·胜一筹!”品牌和重点区域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宣传力度,争取更多企业和产品获得“聊·胜一筹!”品牌授权,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围绕生态引领、绿色方向、循环发展、持续增力的工作思路,大力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到2025年,全区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140个以上,认定面积占食用农产品面积的比重达到60%以上。(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区商务投资促进局、区市场监管局等配合)

(七)乡村产业绿色发展引领工程

推动耕地质量提升。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耕地质量等级划分,集中力量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工程,推进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因地制宜兴建和提升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推广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全面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生态地膜栽培模式及技术。推广标准地膜、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推动废旧地膜、微灌滴灌材料回收处理。尽快建立健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施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项目,积极申报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项目。推广厕所粪污好氧发酵等资源化利用技术,提高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水平及还田安全性。到2025年,全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保持在0.6363以上,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5.5万亩。(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区水利局、区科技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生态环境分局等配合)

(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能力强化工程

深化农业科技“展翅”行动。以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为主线,推进农科研发、农技推广、农村乡土人才培养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积极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开展配套栽培技术创新研究。以科技进村、入户、到田,推广普及先进适用新品种新技术为重点,年科技指导培训农民2000余人次。加强与高校院所对接,积极引进高端人才,聘请有实践经验、能解决基层实际困难的技术专家,组建种植、畜牧、水产、林业等行业专家顾问团。与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聊城大学等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快东昌府区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整合优势资源,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全面合作,促进科研院所与东昌府区农业产业的无缝对接。2025年,全区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畜禽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渔业良种覆盖率达到60%。全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8%。(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区科技局、区发展改革局等配合)

(九)乡村产业主体培育工程

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和农民群众主体作用,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壮大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推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级联创。开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示范创建,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培养引进乡土人才。严格培训标准,规范培训流程,分层分类分模块开展职业经理人、青年农场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加大现有人才培育力度,吸引东昌府区籍高层次人才柔性回归乡村,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到2025年,力争创建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6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5家。新增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达到4家。全区实用人才总量稳定在1.5万人。(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区委组织部、区市场监管局、区行政审批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财政支农力度

建立健全乡村产业振兴财政投入持续增长机制。强化涉农资金整合及使用绩效监管,将各级涉农资金全面归并整合,设立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鼓励涉农资金向现代高效农业产业聚焦,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担保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风险补偿等措施,引导和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向乡村产业。(区财政局牵头,区发展改革局、区农业农村局等配合)

(二)创新金融税收保险服务

落实“普惠金融重点要放在乡村”的要求。健全完善金融机构金融支农工作机制,大力开展“鲁担惠农贷”业务。积极推广农地抵押贷款,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增量扩面。探索开展与农村土地、生产生活要素相关的新型权益类抵质押信贷产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组织基地农户统一对接保险、担保、银行等金融机构,探索“政企农银保担”多位一体的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推动农业保险从保物化成本向保完全成本、保价格、保收入转变,鼓励保险机构开展涉农商业保险,形成“政策性保险引导、商业性保险补充”的农业保险格局。落实农户小额贷款税收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按规定享受现行小微企业相关贷款税收减免政策。深化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建设,每年向市级和省级推荐一批重大涉农项目入库,积极争取农发行信贷支持。(区农业农村局、区发展改革局、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牵头,区财政局、区税务局等配合)

(三)落实土地保障政策

新编区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应预留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在区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中预留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保障村民居住、农村公共公益设施、零星分散的乡村文旅设施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用地需求。落实农业设施用地政策,将农业种植养殖配建的保鲜冷藏、晾晒贮存、农机库房、分拣包装、废弃物处理、管理看护房等辅助设施用地纳入农用地管理,根据生产实际合理确定辅助设施用地规模上限。农业设施用地可以使用耕地。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示范行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优先用于新上鼓励类产业项目。探索推广乡村产业发展“点供”用地模式。允许本地居民利用自有住宅依法从事休闲旅游经营。(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牵头,区农业农村局配合)

(四)强化组织领导和调度督导

落实乡村产业振兴工作专班职责,细化乡村产业振兴各项工作,明确任务分工,制定乡村产业振兴年度工作要点和具体任务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定期调度制度,做好情况调度汇总,通报重大事项进展情况。将乡村产业振兴重要指标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制定考核细则,搞好综合考核,确保完成乡村产业振兴各项任务目标。(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区委组织部配合)

>如有聊城市东昌府区农村产权交易问题,请咨询东昌府区农村产权交易管理系统、潍城区农村产权交易管理系统莱芜区农村产权交易管理系统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农交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农交网”。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精选项目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