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户一田”政策实施后,多余的土地必须要退出吗?
2020-09-15 15:00:09来源:农交网阅读量:1210
近年来,不仅“一户一宅”政策被严格执行,“一户一田”也开始试点了,我们知道,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依靠。那么究竟什么是“一户一田”,“一户一田”政策实施后,多余的土地必须要退出吗?
一、什么是“一户一田”?
在《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中有强调:在有条件的村组,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引导小农户自愿通过村组内互换并地、土地承包权退出等方式,促进土地小块并大块,引导逐步形成一户一块田。
在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的时候,整体上的农业水平和设施都比较落后,田地有肥有瘦,有好有坏。所以国家为了考虑到广大人民的利益,从公平公正的角度出发,将田地划分为一二三等。每家都能分到一块好地,一块中等的地,再配一块次等地。
但是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农户家庭土地不在一起,属于相对比较分散的状况,东一块西一块。虽然这种分配方式是从公平公正的角度出发,但是也也给农民耕种带来了一定的麻烦,而且大型机械使用起来也不方便。
而一户一田,简单来讲,就是在尊重农民意愿,在他们完全自愿的基础上对土地进行重新平整规划测量,根据就近原则将土地划分为一整片,每家每户一块地。
二、“一户一田”政策实施后,多余的土地必须要退出吗?
目前一些地区已经在试点“一户一田”新模式,对于农村土地的调整,需要经过村里大多数农民的一致同意,也就是村民大会集体决定。
然后在大多数村民同意并自愿的情况下,先由村集体收回各个农户的土地,然后本着“方便、易管理、就近种地”等原则,再按照农户原来拥有的土地面积规模按照“一户一田”方式进行重新分配到各个农户手中。
因此,一户一田不是说一户只能有一块田,多余的退出,在合理分配后如果仍然存在肥瘦不均的情况,可以对瘦田进行一定的补偿,或者增加一定的面积。因为在重新平整土地的过程中,耕地面积只会增多,不会减少。
当然,在实施一户一田政策时,必须遵循“家庭承包经营制不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以原二轮土地承包以社为单位整合不变,二轮土地承包人口基数不变,土地用途不变”的原则,对置换的土地进行统一综合整治、平衡地力,完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再按组抓阄,“一户一田”重新分配到户,这样一来,土地利用率自然也就随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