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出让收入支农政策是什么?
2024-02-05 10:43:48来源:农交网阅读量:667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落实土地出让收入支农政策”,下面农交网小编带来土地出让收入支农政策是什么?
一、土地出让收入支农政策是什么?
土地出让收入是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土地增值收益取之于农,但直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偏低。随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更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仅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必须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对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集中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这是对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乡村振兴资金保障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求省委农办会同省财政厅等部门,根据贵州实际情况,制定我省的《实施意见》。我省《实施意见》的出台,为加快补上“三农”发展短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支撑,为促进我省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按照中央文件要求,到“十四五”期末以省为单位核算,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50%,同时计提数不低于土地出让收入8%。我省《实施意见》指出,按全市(州)总体上到2025年年底实现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50%以上的目标要求,若计提数小于土地出让收入8%的市(州),则按不低于土地出让收入8%计提。
为了用好“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这一重大政策杠杆,《实施意见》提出省级、市(州)级、县(市、区)级在现行计提比例的基础上,按照每年提高一定比例进行计提,具体目标为:到2022年年底不得低于35%、到2023年年底不得低于40%、到2024年年底不得低于45%、到2025年年底达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