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怎么用土地抵押贷款?可能有哪些风险?
2020-05-27 17:52:17来源:农交网阅读量:1169
土地抵押贷款是指债务人以土地使用权担保债务履行的法律行为,是不动产抵押的最基本形式,一般通过土地契约进行。目前部分地区农村土地也可以用来抵押贷款了,那么农民怎么用土地抵押贷款?可能有哪些风险?
一、农民怎么用土地抵押贷款?
1、是否满足抵押贷款条件
首先,要看自己是不是满足当地抵押贷款的条件,主要包括:
(1)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持续生产能力的种植(养殖)业、设施农业、现代休闲农业及其他符合抵押条件的农村土地经营权;
(2)土地承包或流转程序合法,行为规范;
(3)合法取得土地经营权,并依法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经营权证等证件;
(4)依法经营,未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
(5)抵押土地所在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流出方同意抵押并在贷款无法归还时进行处置;
(6)用于抵押的承包土地没有权属争议;
(7)承包方已明确告知发包方承包土地的抵押事宜。发包方同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书面证明。
(8)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剩余年限不少于5年。
如果符合条件,向当地房贷银行提出申请即可。一般流程为:
贷款申请→贷款调查→贷款审查、审批→签订抵押借款合同→办理抵押登记手续→贷款发放→贷后检查→贷款归还。
二、农村土地抵押贷款可能有哪些风险?
1、抵押物处置尴尬
一方面法院也很难将企业抵押的土地经营权判给银行,因为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另一方面,二次流转出现困难。银行人士分析,如果出现风险后,即便银行能接盘到抵押物,但这些土地的经营权也很难处置。经营权在交易市场上流动性弱,转手困难;如果不转手,意味着金融机构还要给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所有权人)按时付租金。
2、缺乏风险补偿机制
由于现阶段农业保险业务尚未全面展开,农业经营风险补偿机制还不完善,缺乏农业产业风险准备金、救灾补助等政策扶持。因此一旦借款人在农业生产中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将直接影响其还款能力,进而给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银行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