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慈溪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锋市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年)
2022-02-07 11:52:08来源:慈溪市农业农村局阅读量:2480
2021年11月27日,慈溪市农业农村局发布了《慈溪市农业农村领域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锋市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奋力打造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如果有宁波市、慈溪市农村产权交易问题,请资讯宁波市农村产权交易、慈溪市农村产权交易。具体内容如下:
各镇党委、人民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市级有关部门:
现将《慈溪市农业农村领域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锋市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中共慈溪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慈溪市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
慈溪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11月27日
慈溪市农业农村领域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锋市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慈溪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锋市行动计划(2021-2025年)》和省、宁波对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部署要求,深入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扎实推进省人民政府和省农业农村厅两项共同富裕试点任务,奋力打造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25年,围绕“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高水平打造乡村共同富裕县域先行样板”的总目标,以破解“三农”领域“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三个差距为重点,以深化改革创新为驱动,以“清晰化目标体系、清单化工作体系、精准化政策体系和科学化评价体系”四大体系建设为抓手,推动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效生态都市农业质量效益明显提高,新时代美丽乡村全域创建,农民收入持续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优享,农民全生命周期品质生活得到更高水平满足,争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先行示范。力争到2025年末:
(一)实现“三个持续缩小”。城乡收入倍差从1.64缩小到1.56以内;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持续缩小,基本实现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和城乡一体;乡村区域发展差距持续缩小,实现乡村片区组团发展全覆盖,发展协调性全面提升。
(二)实现“三个50%新增”。农村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从40950元增加到6万元以上;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535元增加到3.2万元以上;农业劳动生产率从6.55万元/人增加到9.8万元/人。
(三)实现“三个基本翻番”。省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行政村覆盖率由50%增到100%;省级善治(示范)村覆盖率由32%增到60%以上;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最低收入水平从20万元增到50万元。
二、主要举措
(一)实施产业融合促共富行动
以高效、生态、都市型未来农业为发展方向,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和“3995”乡村产业振兴行动,率先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着力打造“科技强、绿色足、融合深”的新型农业现代化标志性成果。
1.聚焦高质高效,实施供给有效化提升行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构建集“新品种引育+工厂化育秧+机械化生产+专业化管理+自动化烘干+稻米深加工+品牌化营销+稻作文化创意”等于一体的粮食全产业链。到2025年,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28.28万亩和1.7亿斤。坚持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循环化、数字化、基地化“六化”引领,推进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全市生猪年出栏达到35万头、自给率达80%。按照优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要求,全面实施主导产业提升计划和“1821”农业品牌体系建设行动,推进大植生物组培工厂等项目落地,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工厂化种养业等新兴产业,种业年产值达到2亿元以上,打造种业强市。
2.聚焦平台打造,实施农业平台化提升行动。按照工业化理念,持续提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大学生农创园平台能级,加快正大农业硅谷等重大项目落地,构建“一区多园”和“一镇一品”、“一村一业”、特色园区(基地)产业平台体系格局。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个,省级农业园区1个,省级农业特色强镇6个,省种植业“五园”、宁波市种植业“六园”20家,农业特色园区30个。深化实施龙头企业壮大、家庭农场提升、合作社提质、社会化服务组织扩面四大行动。到2025年,新增宁波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家、示范性家庭农场17家、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规范性社会化服务组织8家。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开展多层次、多领域招商推介与合作,引进培育一批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企业和重大乡村产业项目,到2025年实现农业农村总投资90亿元。
3.聚焦机器换人,实施装备智能化提升行动。优化特色产业农机装备结构,探索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的农机装备产品研发、生产、推广新模式,发展壮大农牧机械产业集群,到2025年,培育农业机械装备企业5家,产值超50亿元。大力推进“机器换人”和智慧农业发展,深化农机农艺融合和宜机化改造,提高主导产业机械化水平。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2%,建立2个以上大宗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创建成为综合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
4.聚焦延链强链,实施产业融合化提升行动。努力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大力发展创意农业、乡愁农业等新业态,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全域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长三角休闲康养基地。到2025年,建成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1家,争取建成5A景区镇1家,培育省等级民宿4家,乡村休闲旅游年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实施国家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试点,构建农产品加工企业“雁型”梯队,做大做强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等环节,努力扩大农产品出口,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主食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3家,亿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5家,新增技改投入1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超160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6%。
5.聚焦生态循环,实施生产绿色化提升行动。巩固提升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创建成果,以物质投入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利用资源化、产品安全优质化为目标,深化“肥药两制”改革、清洁田园、绿色畜牧、水产健康养殖、质量安全监管、标准化生产等六大工程,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到2025年,实现畜禽养殖健康码全覆盖,新增氮磷生态拦截沟渠10条,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率、处置率均超90%;创建成为省“肥药两制”改革试点县、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县。
6.聚焦政策支持,实施科技化提升行动。强化科技支撑,加快产学研合作,推动现代种业、智慧农业、功能食品、绿色投入品、生物基因等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以慈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核心区,依托杭州湾现代农业研究院、正大中国区食品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加大与省农科院、宁波大学科技学院等科研院校产学研用合作,进一步引进农业科技企业,全市域打造未来农业科创先行区。到2025年,累计建设科研单位10家以上,完成产品研发200个,产业化项目落地50个,组建产业技术创新研发团队20个,主导品种覆盖率超90%,科技进步贡献率超75%。大力培育现代种业,加强地方品种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大力扶持“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企业,努力打造种业大市。到2025年,种业年产值达到2亿元。
(二)实施“三美乡村”促共富行动
以建设外在美、内在美、发展美“三美融合”乡村为目标,以未来引领、片区组团、全域提升为抓手,全面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12113”建设行动,着力打造城乡融合先行和具有区域特色的共同富裕基本单元标志性成果。
7.全域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以全面推进党建引领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模式为牵引,推进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发展,形成“三美”融合、共同富裕的乡村高质量发展联合体,探索党建统领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机制和路径。大力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12113”工程,推进市级美丽乡村宜居村、特色村、乡村振兴典范村及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精品村、景区村“六美联建”。到2025年,新实施宜居村100个左右,特色村20个左右,累计创建景区村200个以上,实施梳理式改造项目村30个左右,构建“3+N”的美丽乡村风景线网络体系,力争成功创建省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市)。以整村“清洁庭院”为基点,深化“美丽庭院”示范户、特色带、特色区块创建。到2025年,全市各级“美丽庭院”创建户数达10万户。
8.深入推进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持续深化“千万工程”,赋予共同富裕新内涵和数字化未来元素,高质量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乡村基本单元。统筹乡村振兴典范村和未来乡村建设,制定未来乡村建设指导意见,围绕“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化”目标,聚焦聚力乡村“创业创新+社区服务+共建共享”三大中心,打造未来乡村“产业、智慧、文化、健康、交通、党建、邻里、风貌、低碳、治理”十大场景,建成一批引领品质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慈溪特色的示范性乡村新社区,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农业农村全域建设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到2025年,建成慈溪市级未来乡村(乡村振兴典范村)20个以上,省级、宁波市级未来乡村10个以上。
9.大力推进乡村风貌改造提升。加快“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和修编,实现应编尽编,进一步明确村庄类型,建立村庄发展数据库。全面推进乡村全域空间整治行动,统筹推进历史古村保护、村庄空间梳理、风貌改造、微景观建设、设施配套、标识完善、杆线序化等,科学植入现代功能,深度融合慈溪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和“跟着节气看乡村”活动,彰显美丽乡村的慈溪气质。高水平开展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配置标准化、公共服务配套标准化、工程建设质量标准化和长效管护机制标准化,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分类处理行政村基本全覆盖。扎实开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大力推进农村公厕和旅游厕所改造建设和管理。全面深化“三级路长制”,打造一批宁波市“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和最美公路,争创“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10.持续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善治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善治乡村典型引领工程,到2025年累计创建省级善治(示范)村160个以上。深入推进农村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全面领导村级组织和村级事务的作用,健全完善“一肩挑”后村社治理体系,推动村社班子高效运转。深化清廉村居建设,完善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推进基层治理创新,总结推广“众家治村”“三老一贤”等慈溪特色实践案例。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推进村级组织与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创新。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创新推进“云上商”“掌上办”“数字积分”等智慧服务、智慧治理新模式,提升乡村“智治”水平。
(三)实施“强村惠民”促共富行动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帮促村共奔现代化、低收入农户共奔现代化、帮扶协作地区共奔现代化“三化共奔”行动,高质量推进强村富民行动和东西部帮扶协作,打造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标志性成果。
11.高质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制定出台《高质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意见》,创新探索村庄合作经营、创办发展公司等新路径,实施“飞地”抱团、资产盘活、项目支持等发展模式,促进全市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力争所有村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50万元以上,所有村年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年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上的村力争达到70%以上。继续推进村发展留用地政策兑现和村级组织四项经费保障。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健全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债务监控机制。完善股份经济合作社收益分配机制,鼓励有条件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严格按照规定开展股份分红。强化村集体经济富民惠民功能,积极发挥支持带动小农户增收和推动养老、救助等公共服务普及普惠作用。
12.高标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聚焦传统农户“扩中”,按照持续、普遍、较快的要求,深化兴业富农改革,多渠道、多元化、多增值空间促进农民增收,努力推动农村居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及转移支付收入协同增长,形成共同富裕新机制。聚焦财产性收入“补短”,深化赋权活权改革,深挖农民增收潜力。健全城乡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强化农民创业要素供给和政策扶持,支持农民能人在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社区服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领域创业,创新健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联结融合机制。到2025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000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56以内。
13.高水平推进精准帮扶。聚焦低收入农户“提低”,巩固拓展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成果,完善开发式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的综合保障体系。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政策体系。提升帮扶工作数字化水平,依托全省低收入农户“我要帮促一件事”数字平台,建立低收入农户“幸福清单”制度,持续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实现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5年达到3.2万元以上。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和山海协作,强化规划引领,深化推进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消费帮扶、医疗卫生帮扶、教育事业帮扶、结对帮扶等全领域合作,加大慈溪特色乡村振兴优秀模式的嫁接复制,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实施人才振兴促共富行动
坚持人才兴农理念,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大学生农创客、科技推广队伍、高层次人才四大培育招引工程,率先创建省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着力打造乡村人才全面振兴的标志性成果。
14.精准实施农村基础人才培育。精准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提升生产经营水平。持续拓展职业技能培训领域,优先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退役军人、贫困家庭子女等重点群体倾斜。支持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积极探索技能人才成长全链条机制。不断健全培训服务体系,全面整合田间学校、绿色科技示范基地和技术推广部门的资源,形成“政府+市场+公益”新型培育体系。到2025年,新培训高素质农民1500人次。
15.全面推进农创客队伍建设。大力落实省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深入培育现代农业领军人才,畅通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互认通道,鼓励创就业大学生参与农业相关职称评审。持续夯实农创客创业创新平台,完善市级、园区、镇级“1+1+N”平台,拓展农业创业领域。全面优化创业扶持政策,打造市镇村支持体系,营造良好的农业创业环境。到2025年,累计培育农创客(新农人)1000人。
16.大力引育“高精尖端”人才。全力实施高层次“三农”人才引育工程。依托“甬江引才工程”“上林英才”计划,利用宁波大学科技学院、正大“智创湾”等大平台,通过项目引才、以才引才、中介引才等多元化的手段,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慈参与乡村振兴。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研究生实训基地,对新招收的研究生学历以上人员、出站留慈工作人员给予全链条服务的政策保障。
17.优化科技服务机制。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建立“专家”特派和“新人”实习制度,完善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更好地开展技术帮扶和联送服务。做大做强产业技术团队,优化粮食、蔬菜等主导产业技术力量,构建“高端人才+基础人才+土专家”的科研队伍。加大本级农业科技项目、上级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开展力度,以项目为纽带统筹做好“传帮带”“师带徒”,争取宁波市级以上科技奖项重大突破。
(五)实施数字赋能促共富行动
高质量推进全国数字乡村试点,探索构建乡村共同富裕数字化协同平台,让更多更管用的多跨应用场景落地农村惠及农民,着力打造全国数字乡村先行先试的标志性成果。
18.打造一体化数字乡村集成平台。围绕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目标,按照“1115N”总体框架,打造1个农业农村数据仓、1张农业农村地图、1个数字乡村驾驶舱和生产管理、产品流通、行业监管、公共服务、乡村治理5大应用,创新开发N个特色应用,全面构建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平台系统、应用支撑四大体系,着力打造成为全国数字乡村先行区。
19.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围绕育苗、食用菌、特色养殖、精品水果、防灾减灾、安全环保等重点领域,加大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机械化+智能化”融合,以“示范+普惠”为路径,探索无人农场、建设数字工厂(基地、园区),让小农户搭上数字化快车,形成“产业大脑+产业地图+数字农业工厂(基地)”发展模式。到2025年,创建省级数字工厂10家,完成数字化改造基地100家。建设慈溪市农产品电商孵化园、产业带直播基地、线上慈溪农产品特产馆三大农产品电商平台,打响农产品公共品牌,年度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55亿元。
20.推动特色多跨应用场景建设。围绕小切口、高频度、多跨场景要求,精心打造“共享冷库”“农业洼地灾情防控”“农事服务一码通”“三资管理服务”“农业产业地图”“易富农”“肥药两制”改革、渔船精密智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美丽乡村(未来乡村)建设等多跨应用场景。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推动探索农村公共服务数字化场景建设。到2025年,建成数字村庄50家以上。
(六)实施改革创新促共富行动
聚焦聚力事关“三农”发展全局、事关农民利益的重大改革项目,高水平实施“四改齐抓”改革创新行动,着力打造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乡村集成改革标志性成果。
21.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结合“非农化”“非粮化”整治,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托管等新模式,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确保土地流转率保持73%以上;积极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深入推进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通过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力争到2025年各镇(街道)均有1个以上村开展闲置农房激活利用试点。统筹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立健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切实保障农业农村发展用地需求,健全设施农用地和农村发展建设用地保障机制。
22.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探索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经营风险防控机制,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体系。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制度体系,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农民住房所有权及所占宅基地使用权“多权”抵(质)押贷款。大力推进农村集体经济数字管理系统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动态查询和预警监督等各项功能的推广应用,实现“三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阳光化、数字化、集成化。
23.深化农村金融和投入保护机制改革。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领域信贷投入,创新惠农信贷产品,切实降低“三农”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健全农村信用体系,深化拓展农户小额普惠贷款授信成果应用,持续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扩面、提标、增品。推动土地出让金收入优先支持乡村振兴政策落地,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三农”政策精准度和执行力,健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的支持体系,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水平。
24.深化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深化“三位一体”合作体系改革,提升生产、供销、信用服务为一体的惠农服务体系建设实效,巩固扩大慈溪“三位一体”合作体系建设的特色优势。深入实施“两进两回”创新示范工程,健全部门联动、专项推进长效机制,畅通人才、科技、资金等下乡通道,打造平台引领、高效数智的“两进两回”慈溪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全链条、全环节、全要素集成改革,擦亮慈溪现代农业金名片,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提供慈溪样板。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发挥党的政治引领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共同富裕的坚强战斗堡垒。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农村领域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样板的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建立上下联动、高效协同、一抓到底的贯彻落实机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持之以恒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部干事创业,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做好容错纠错工作,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
(二)强化责任协同推进
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对标发展建设农业农村领域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样板目标,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承担相关责任,增强敢闯敢试、改革破难的担当精神,始终保持奋进姿态。部门间要加强协同合作,构建横向协同、步调一致、运转顺畅的推进体系,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建立完善评价体系和检查考核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实施细化量化闭环管理,有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三)深化全域氛围营造
注重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旗帜鲜明地鼓励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活动,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投身乡村振兴,激发实现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建立示范推广机制。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归纳提炼体制机制创新成果,成熟一批、推广一批,发挥好对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