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制是什么意思?各地分别设立几级林长?
2021-11-08 12:01:01来源:农交网阅读量:14472
山水林田湖草是我国非常宝贵的生态资源,为了提升其生态系统功能,继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之后,各省市全面推行林长制。那么林长制是什么意思?各地分别设立几级林长?跟随农交网小编的脚步一起来看看吧!
一、林长制是什么意思?
林长是落实林地、绿地、湿地等资源保护发展的第一责任人,而林长制是按照“分级负责”原则,由各级林长督促指导本责任区内的资源保护发展工作。
简单来说,林长的职责就是要保护好森林资源,而林长制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安徽省是第一个实行林长制的省份,安徽省安庆市颁布了第一部林长制地方性法规,后来陆续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试点或全面推行林长制。
林长制进一步强化了保护和开发森林湿地资源的责任,有利于发挥森林湿地资源的多种功能和多重效益,实现了生态改善和绿色发展,是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坚实基础。
二、各地分别设立几级林长?
1.宁夏回族自治区:五级
2021年10月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宁党办〔2021〕80号),设立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林长。
2.北京市:四级
2021年3月1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建立林长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分级设立林长,北京市设立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林长。
3.上海市:三级
2021年11月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按照分级管理、属地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建立市、区、乡镇(街道)三级林长体系。
4.四川省:五级
2021年8月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四川省《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明确到2021年底,全面设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
5.浙江省:五级
2021年6月2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到2021年底,在全省范围内基本建立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林长制管理体系。
以上就是关于“林长制是什么意思”的内容解答,全面推行林长制有利于提升森林和湿地等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土地知识,可以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农交网”或“njw-tu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