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6666-737
农交网APP

农交网APP

扫码下载

农场管家APP

农场管家APP

扫码下载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关注有礼

商务合作

农交客服

扫码咨询

单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1-08-10 17:23:58来源:单县人民政府阅读量:1245

为改变目前农业生产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增长方式,向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利用的增长方式转变,有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现就加快推进我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单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单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近年来,各地按照生态、优质、高效农业建设的总体要求,积极进行农作制度创新,推广农牧结合、渔牧结合等新型种养模式,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农业产业布局不合理,生产主体小生产技能单一,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不健全,上下游产业联系不紧密,资源利用率产出率低,特别是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期利益,掠夺性开发农业资源,使农业增长的潜力逼近极限,资源环境压力已成为我县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如果资源环境瓶颈约束长期得不到有效缓解,农业生态状况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一方面农业产业难于转型升级,甚至会遭受毁灭性打击;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难于实施,美丽乡村难于建设,农民增收难于实现。生态循环农业是以生态、循环、优质、高效、持续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是我县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明确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总体要求和目标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按照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依法管理、示范带动,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农作模式集成创新为载体,以先进技术和设施装备为手段,以环境影响评价为标准,以统筹农业发展规划、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循环农业产业为着力点,推进生产技术、装备技术、环境技术等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技术体系、管理体系、保障体系建设。到2020年,基本构成产业布局生态优化、资源利用循环高效、生产清洁、产品优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一)推进资源高效利用。按照资源低消耗高利用的要求,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加快农作模式集成和创新,推广环境友好型种养品种和模式,推广节水节地节能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等全面推广节水节地节能技术。

(二)推进全程清洁生产。按照源头控制减量化的要求,优化农产品生产技术工艺路径,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推进清洁生产、绿色防治和节能减排技术广泛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分别达80%、50%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普及率达85%以上,商品有机肥使用量增加30%以上。

(三)推进废弃物循环利用。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有序推进农业生产资源的再利用、再循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模式广泛应用,组织落实农牧结合消纳用地,农作物秸秆、规模畜禽养殖排泄物、“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率分别达100%、100%、95%以上,初步构建起主体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县域大循环体系。

(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不断提高优质农产品产量。全县农业标准化实施率达到80%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稳定在100%,主要农产品中“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比例达到50%。

三、强化规划引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

(一)统筹农业发展规划。按照循环经济理论,突出农业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相互协调发展,立足县域统筹规划,结合当地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和产业特点,结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以及耕地面积和区划布局、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做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强化环境保护机制建设。划定农产品主产区,建设提升基本农田保护区,加快生猪产业减量提质,加快农业产业链接和循环建设,切实保护和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保护和发挥农业生态功能。

(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重视农业产业整体性特征,优化调整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产业内部结构,形成产业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物质多级循环的产业结构。稳定保护粮食生产,合理规划适度规模养殖用地,科学确定养殖种类、规模和总量,加快推进农牧结合试点,将畜禽排泄物就地用于改良土壤,促进种植业与畜牧业科学配套。

(三)构建农业循环体系。加快农业生态循环产业的培育,推进农业各产业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相互连接。鼓励农业生产主体,通过种养配套生产、农作模式创新、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途径,实现主体小循环。通过农牧对接、沼液利用、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等节点建设,构建种养平衡、产业融合、物质循环格局,实现区域中循环。以县域为单位,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统筹布局农业产业和沼气工程、沼液配送、有机肥加工、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等配套服务设施,整体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县域大循环。

四、强化资源节约,推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

(一)有效降低资源消耗。大力推广喷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节能设施和技术。加快推进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利用水平。

(二)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扎实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预测预报和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加快推广配方肥、缓控释肥、节氮型高效氮肥等高效环保型新型肥料,加快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低风险农药、兽药和病虫害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减少肥料过量投入,减少农药、兽药盲目使用,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产品安全水平,减少环境污染。

(三)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强化资源循环利用,落实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加快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推进畜(禽)粪有机肥生产使用。强化属地管理、联防联控责任,建立健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能源化、基质化、饲料化利用。探索废弃农药和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机制,引导和鼓励农业生产者及时回收废弃农膜。

(四)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农业标准体系。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对农民应用标准化技术的指导,扩大标准化技术应用面,促进农产品“按标生产、按标上市、按标流通”。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鼓励创建农产品品牌。

五、强化生物功能,促进种养业融合发展

(一)大力推进循环利用。立足当地资源环境、产业基础和种养习惯等实际,大力推广种养结合、粮经结合、农机农艺结合以及农作物间作、套作、轮作等新型农作制度,着力构建功能互补、能量循环、高效生态生产模式。充分挖掘和利用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功能,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

(二)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要以提高林果地综合产出率和效益为核心,按照“生态优先、高矮结合、产业融合”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林果地资源和生态片林空间,推广成熟的新型林下经营模式,发展林花、林禽、林苗、林药等复合经营模式,培育发展林下种植业、林下养殖业;科学利用林果景观,发展观光度假、休闲体验、生态养生等林果旅游产业,拓展林下经济产业链,提高林果综合效益。

六、强化生态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农业资源保护。依法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以及湿地、水域、滩涂等保护,加大地方动植物品种资源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力度,严防农业外来生物入侵和生物灾害发生,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加强耕地质量定位监测点建设和动态管理,逐步扩大监测内容和范围。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通过能量交换、废弃物转换、循环利用、要素耦合等方式,加快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以及加工业之间的生态农业产业链构建。科学评估农业生产及投入品对土壤、水、大气环境的影响,科学评估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组织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数据库,实施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技术,改善农业自然生态条件。依法规范化肥、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制售和使用违禁药物的行为。

七、强化循环优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生态循环农业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新型种养模式、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商品有机肥、高效环保型肥料和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农牧对接管网、沼气工程、沼液储运配送、农业废弃物加工处理等生态循环农业节点工程建设,以及畜粪、秸秆、农药包装收贮运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环节,加快建立健全农业生态循环体系。

(二)支持循环示范创建。鼓励有条件的生产主体和乡镇、村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点),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示范点在安排相关项目时给予倾斜支持,对建成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点)给予政策性奖补。

单县人民政府

2017年3月30日

>>如有菏泽市单县农村产权交易问题,请咨询单县农村产权交易管理系统潍城区农村产权交易管理系统莱芜区农村产权交易管理系统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农交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农交网”。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