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区:关于印发河口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2021-05-06 14:02:09来源:河口区人民政府阅读量:1316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单位:
《河口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区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遵照执行。
河口区人民政府
2020年7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河口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是应对挑战很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和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和区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一极两区”目标定位,抢抓“港区融合、协同发展”重大机遇,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态势。
(一)坚持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较快增长。一年来,受长期结构性矛盾和短期不利因素叠加影响,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加,全省、全市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全区上下积极克服外部宏观经济环境下行、内部动能转换阵痛、金融环境持续趋紧等不利因素,始终坚定发展信心,积极稳定社会预期,以稳增长为中心,锁定年初各项目标任务,强力推进服务,狠抓调度落实,主要经济指标较快增长,全区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27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56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6%、8.7%,其余约束性指标均完成市下达任务。
(二)坚持产业转型升级,动能转换全面加速。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经济质量和竞争力全面提升。现代农业提标延链。实施总投资5.82亿元的5个重点农业项目,正邦(河口)食品加工园、东营雪龙食品产业一体化项目签约落地,河口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被纳入省级创建示范园;澳亚牧场、正邦生猪、佳发肉牛等龙头企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生猪、肉牛、奶牛存栏量分别达到17.3万头、2.0万头、1.3万头,肉蛋奶总产量12.89万吨;建成海洋牧场6.5万亩,工厂化水产养殖12万立方水体,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2.73万吨,百万亩生态渔业区成功创建为省级海洋特色产业园,黄河三角洲海洋科技公司成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全市首支10亿元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基金成功签约,全年农林牧渔业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0.8%和1.4%。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实施总投资50.8亿元的13个重点工业项目,唐正能源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产业化、国宏中能碳化硅衬底片等重点项目全面开工,中车风电装备与技术产业园、胜利万和高端油服装备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华联石化、中海化工、富宇化工、汇海医药获批省级重点监控点,富海化工、中海化工分别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256位、381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19.5%,其中制造业营业收入增长20.6%、五大特色产业营业收入增长21.3%。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实施总投资73.5亿元的18个服务业项目,鸣翠新天地、万和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加快建设;数字化销售异军突起,山东自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年平台业务量2.5亿元,带动网络创业就业200余人;河口供销宜家获评省级农商互联项目;成功举办第八届黄河三角洲湿地槐花节、黄河三角洲第十一届油品贸易洽谈会系列活动,孤岛槐树林温泉旅游区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0%,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0.5%。
(三)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城市品质稳步提升。以城乡环境提升三年攻坚行动为抓手,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人居环境,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市更新步伐加快。渤海钻井总公司、广河等5个片区完成拆改15.5万平方米,超过5年总和;36个油田小区“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全面展开,惠及10万油田职工;区委党校及档案馆加快建设,鸣翠湖环湖设施及区块绿化提升工程全面完成,六合塔景观建成开放;草桥沟湿地一期建成投用,高标准完成渤海路、城区十条支路等道路绿化提升工程,海河公园等11处城区公园、街头游园全面开放,海盛路立面改造顺利实施,新增绿化面积43万平方米,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乡村振兴活力迸发。坚持规划引领,建设总面积38.7万亩的5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涵盖全区102个村;“绿野仙踪”示范区等总投资18.5亿元的56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义和镇薄家村等5个村获评“全省首批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村”,双胜村、油坊村等14个村1300户农民群众喜迁新居;新建改造“四好农村路”98.5公里,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6处;新户镇果园村、义和镇博兴村和六顷村获评“国家森林乡村”,义和镇创建为“省级森林乡镇”。基础设施不断优化。G340黄河故道桥、兴河大道等工程推进顺利,东营港疏港铁路开启试运行,顺河路西延、S231河辛路改线建成通车,内畅外联的交通大框架全面拉开。
(四)坚持打好三大攻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围绕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生态环境治理、脱贫攻坚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金融风险化解得力。成功举办2019年“港区融合”政银企融资对接会,资金落实率107%;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6家,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4613万元,企业融资渠道逐步拓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和恶意逃废金融债务案件,不良贷款率保持全市最低水平。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扎实开展“四减四增”三年行动,19项水气土污染治理工程全部竣工,环渤海区域环境综合治理、蓝天保卫战等八大标志性战役成效显著。深入开展生态湿地修复和国土绿化行动,修复湿地3868.5亩,新增造林1.8万亩;严格环境执法检查,取缔散乱污企业10家;高标准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挑河、神仙沟等入海河流水质稳定达标。规范城区六大集贸市场经营秩序,排查治理“八小”重点行业场所和废品收购站1750家,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充分发挥全区“1+5+X”脱贫攻坚合力,逐村逐户逐人夯实帮扶责任,深入开展“回头看”排查整改,强化扶贫政策落实,夯实脱贫攻坚基础工作,推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继续发挥产业扶贫带动作用,实施产业扶贫项目5个。目前,全区1360户2704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24个省、市定贫困村基础设施不断提升。
(五)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市场活力不断释放。深入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加快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重点改革初见成效。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圆满完成了机构改革各项任务。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全年减免企业税费4.9亿元。持续深化“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加快审批服务流程再造,全面落实首席代办、“啄木鸟挑刺”等便民机制,1087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山东政务服务网”集中办理。加快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河口经济开发区全面开启“二次创业”,实现财政收入1.1亿元。全力配合济军综合训练基地停止有偿服务改革,油地军实现和谐发展。“双招双引”获得实效。全年落地过亿元项目11个,在建项目53个,到位固定资产投资38.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740万美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216%。成功举办第二届黄河三角洲(东营·河口)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才融合高层次人才对接会,引进高层次人才20余名,达成合作意向27项。创新驱动卓有成效。区创业园创建成为省级专家服务基地;胜利万和与中国科学院高德利院士团队携手共建非常规油气工程高端装备技术研发中心;华联石化成功获批省级高清洁油品研究工程实验室。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6.6%,创新活力明显增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对外投资2715.9万元,增长326.2%;出口8.91亿元,增长84.5%,对外开放水平逐步提升。
(六)坚持保障改善民生,群众福祉日益增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加大民生投入,11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任务,农村五保、城乡低保、生均公用经费等8项保障标准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792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3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8248元、19886元。教育事业扩容提质。河安小学改扩建、湖滨新区幼儿园主体建设顺利完工,区职业中专综合楼开工建设,胜利油田8所学校顺利移交,全区学前教育普及率达100%,市级“教育现代化学校”达到80%以上,集中通报表扬“最美教师”161名。医康养事业加快发展。区人民医院综合楼建成投用,成为全市县级医院首家5G应用智慧化试点医院;区中医院医康养项目完成主体建设,10处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化改造全面完成,医疗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2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2所助老平价食堂建成投用,养老服务设施日益完善。全区社保基金征收总额达5.26亿元,养老、工伤、失业保险等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成功举办“欢乐黄河口,美丽中国梦”庆国庆70周年广场文化艺术节、黄河口公路自行车赛等文化体育赛事,全年获得市级以上金牌29枚、银牌23枚、铜牌37枚;新建数字文化广场、历史文化展室、乡村剧场29个,新增文明实践站121处,在全市率先建成县级融媒体中心,创建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社会治理创新加强。设立全省首家网格学校,组建650名社区、农村、企业网格员队伍,下沉一线服务群众;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涉嫌黑社会性质组织3个,涉嫌恶势力犯罪集团3个,涉嫌恶势力犯罪团伙8个,刑事案件同比下降5.9%。圆满完成国庆70周年安保维稳任务;10年以上信访积案全部“清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完成,为国民经济做了一次高质量“体检”。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老干部、妇女儿童、慈善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系统谋划“十四五”发展的关键年。综观国内外形势,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将持续加大,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更加凸显;我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部分行业经营困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发展中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仍然较多。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有基础,短期有支撑”的向好态势不会改变。全区经济发展利好因素正在逐渐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口区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迎来了重大历史发展机遇。随着我区“四项重点工作”、“九个三年行动计划”和“十大改革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河口区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工作举措更加硬实,必将开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综合机遇与挑战,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将继续保持稳中求进、稳中趋优的发展态势,初步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保持平稳增长,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左右、7%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全面完成市级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任务。
三、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措施
为更好地实现上述目标,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聚焦产业增动能,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围绕全区“3+3+3”产业体系,集中打造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做强做优特色产业。现代农业,以“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为引领,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加快“天下果仓·黄河果园”智慧仓储物流、中国蓝田设施农业一体化等项目建设,打造苹果、冬枣等千亩优质林果示范园;加快推进正邦(河口)食品加工园、东营雪龙食品产业一体化等项目,精心培育生猪、肉牛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打造全省有影响的生态食品名城。现代海洋,以“海洋强区”建设三年行动为引领,加快现代渔业科技示范园等4个项目建设,打造对虾、海参、贝类等优质品牌,不断提升生态渔业创新发展能力。精品旅游,主动融入“旅游富民”三年行动,以孤岛槐树林国家4A级景区为中心,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健康养生等“新六产”,推动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旅游产品提升,高品质打造大河息壤文化旅游、滨海湿地旅游等特色旅游线路。壮大提升优势产业。石油化工,主动融入省、市地炼产能整合转移总体布局,以4个省级化工重点监控点为载体,依托康泊能源、军胜化工等企业,加快实施石化产品质量提升等技术改造项目,稳定油头,提升化尾,拉长化身。精细化工,积极承接东营港辐射带动,集中推进安诺其高档差别化分散染料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化工顶端产品,着力打造绿色油化强区。高端装备制造,以石化装备、能源装备为突破,加快推进万和高端油服产业整合提升、中车风电装备与技术产业园二期等项目,着力打造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运维服务于一体的高端装备产业制造基地。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依托唐正能源、中石化新星山东新能源等重点企业,全方位、全链条推动风电、光伏、地热等优势资源开发利用,积极打造高比例新能源示范城市。新材料产业,围绕节能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材料发展方向,加快推进国宏中能碳化硅衬底片、瑞致新材料等项目建设,引导海螺型材等区内骨干企业扩规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新型生物医药产业,支持汇海医药、仙河制药等重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接优势伙伴,形成一批重大创新药物和技术。
(二)聚焦项目强引擎,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按照“开工建设、投产达产、动态储备、精准谋划”的“四个一批”要求,扎实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着力突破优质项目,积蓄发展后劲。划响项目建设“动力浆”。精准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突出项目开工关键节点,倒排推进计划,保障建设条件,确保总投资206亿元、当年计划投资75亿元的汇海医药高端新材料、海螺型材3万吨铝型材等44个重点项目年内按期开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汇聚项目建设“大合唱”。认真落实“1+3+N”会商决策、“四个一”调度等机制,从项目调度、项目包靠等关键环节入手,强化机制创新和制度执行,加快总投资87亿元、当年计划投资55亿元的2万吨/年鹿茸菇生产、废酸综合利用技术改造等79个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筑牢项目建设“压舱石”。坚持内部生成与“双招双引”相结合,着眼长远更新完善重大项目储备库,加快总投资61亿元的节能环保产业园等18个储备项目前期论证、签约落地、手续办理等工作进度,确保项目建设压茬滚动实施。充分发挥产业招商组、驻外招商站及招商大使先锋作用,瞄准9大产业主攻地区,盯紧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加快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力争全年引进过亿元项目12个以上,到位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以上,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指明项目建设“航向标”。聚焦重大战略、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特别是围绕“四项重点工作”、“九个三年行动计划”,做好项目论证,全方位、高标准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力争年内筛选谋划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和中央投资项目30个以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30个以上、“十四五”规划项目40个以上,积极对上争取,力争更多的河口元素纳入上级计划盘子,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三)聚焦城乡促统筹,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全面整合资源、优化空间布局,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深入推进“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城市新区。完善提升湖滨新区,实施环湖景观绿化提升、道路建设等工程,加快区委党校及档案馆、湖滨新区幼儿园建设。加快城市升级改造,全面启动黄河路以南片区棚户区改造,抓好海宁路北端、渤海钻井总公司等片区规划利用,加速中央丽景、万和城等商住项目建设;继续做好油田“三供一业”和市政设施移交改造,对城区主干道路19处积水点进行升级改造,不断改善油田居民生活环境和提升城区内涝防御能力;落实“湿地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湿地建设、生态修复等工程,高标准推进城东湿地、东湖公园等湿地建设,构建布局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加快推进城乡融合。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全域推进五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加快镜湖社区、颐正家园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重点推进溪荷小镇、三义和商贸产业升级等项目,积极推动产城融合、城乡统筹发展。扎实推进城乡环卫管理提升行动,建立适宜地方特点的垃圾分类机制,建设建筑垃圾处理场,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力争创建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6个、美丽庭院1600户。积极构建综合交通枢纽。深入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兴河大道及配套工程建设,年内基本完成兴河大道(河口段)主体工程,崔庄立交枢纽开工建设;北外环西延、G340黄河故道桥改建工程年内竣工通车,积极推进滨渤路改造、荣乌高速连接线改造等前期工作,构建更加便捷的互联互通交通网络。优化城区市政道路网络,完成黄河路东段、德胜街、和平街等8条城区支路改造提升,实施河滨路改造、城区主干道路维修工程,推进城乡路网提档升级。
(四)聚焦改革添活力,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深入推进“十大改革攻坚”,全面实施“创新型城市建设”、“优势产业+人工智能”等三年行动计划,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公共卫生事业改革。建立公共卫生现代化信息系统,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体系,健全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和中医药管理体系,加快区人民医院特色专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全区综合医疗中心,配套建设妇幼保健院、传染病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乡村卫生健康中心四个“公共卫生专科”项目,全面提升专业化医疗卫生硬件水平;积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两个“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深化流程再造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机关工作流程再造,提升行政执行力;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次办好、一网通办”,围绕方便群众办事、压减受理时间、强化数据支撑、提升服务效能4个方面,加快12项工作流程再造,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科教及人才制度改革。突出抓好河口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依托高德利院士团队建设非常规油气工程高端装备技术研发中心,依托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等科技合作平台联合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和重大科技项目研发攻关,推进金岛实业、胜利通海等企业建设院士工作站;深化“3043”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力争新培育上市后备企业10家以上。推进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实施“2020年河口区创业创新支持计划”,建立健全人才联系服务机制,大力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加强财税金融改革。加强财源建设,深化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改革,有效增强地方财力;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专项行动,维护金融秩序稳定。推动资源环境改革。统筹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建设。深化“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倒逼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深化开放倒逼和国有企业改革。全面落实开发区各项改革任务,聚焦经济发展、“双招双引”、科技创新等主责主业,加快企业服务流程再造,建设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推进人才集聚和大项目建设,打造新旧动能转换主战场、“双招双引”主阵地、产城融合示范区和油地结合大平台。加强区财金集团等区属国有企业管理,积极参与全区经济社会建设。推进法治环境和区域社会治理改革。深化开展“七五”普法教育,健全“免罚清单”、“法律服务代理”、“限时清欠”等机制,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法治环境。落实“创新社会治理”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建立涵盖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公共安全等四大领域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强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网格队伍管理制度,完善区域治理工作体系和运行管理中心运行机制,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让群众生活的更安全、更舒心、更放心。
(五)聚焦环境化风险,不断增强发展服务能力。坚持把环境打造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全面优化提升软硬连通的经济发展环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金融动能转换,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深化政银企合作,发挥“金融服务会客厅”等平台作用,激励银行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持续推进银企互信企业名单制管理工作,完善无还本续贷、银税互动等机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充分发挥银行债委会作用,完善应急转贷机制,缓解企业借新还旧压力;健全完善企业债务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切实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第一书记包靠、“一对一”帮扶等作用,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成果,完善“两建一推六保障”机制,从产业、教育、健康、安居、社会保障、就业、金融、生态八个方面实施扶贫巩固提升工程,确保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不返贫,实现稳步脱贫并逐步走向富裕。协同推进环境保护。认真落实生态环境和“四减四增”三年行动计划,坚持陆海河统筹、水气土共治。全面推进实施总投资17.4亿元的26个水气土污染治理项目,有效解决陆源污染、空气异味、城市扬尘、环渤海治理等突出问题,实现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销号“清零”。认真开展驻区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动全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稳定达标。
(六)聚焦民生促和谐,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加快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发展,重点抓好总投资13.9亿元的12件民生实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保就业促增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推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贫困群众等重点人群就近就业创业,力争年内城镇新增就业2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保民生促和谐。认真落实好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各项政策,切切实实兜住民生底线;继续实施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逐步规范提升为老服务水平;加快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突出抓好居民供暖保障能力提升、5G网络设施建设、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建设等项目,进一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优先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完成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增普惠幼儿园1所,建成投用幼儿园2所,普惠幼儿园覆盖率96%以上,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家庭教育服务体系示范工程,启动实施胜利第十三中学、河安小学等校园设施改造;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加快推进中德双元制职业学校建设。完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提升20处社区(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开展“进千村乐万家”等文化惠民活动。统筹推进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继续做好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关心支持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事业和工会发展,积极推进人口计生、民族宗教、森林防火、防震减灾、广播电视、气象应急、禁毒、消防、档案、史志、法治、志愿服务等工作,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稳定。
>>如有东营市河口区农村产权交易问题,请咨询河口区农村产权交易管理系统、济阳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